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731篇
科学研究   21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3篇
综合类   11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8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对大学毕业生中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受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学习成绩、能力及性别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毕业、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地位的毕业生群体,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因而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毕业生中弱势群体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并进一步探讨了改善大学毕业生中弱势群体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42.
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对弱势群体内涵、构成和特征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和说明,并强调弱势群体的形成与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历史背景相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43.
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对此,校长应从实际出发,多为其着想,帮助其解决一些难题。这样,校长就能从源头上杜绝一些隐患,并得到教师长久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944.
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默默无闻、没有“亮点”的学生,他们通常由于学业成绩不佳、个性的缺点、生理的缺陷或家庭经济困窘等诸多原因,在班级人际结构中处于较低层次。较之多数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排挤,被边缘化,总是显得孤立无援,承受力比较脆弱,这个特殊学生群体就是学校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处于劣势环境,他们容易形成其消极的人格特点和错误的价值取向,进入社会后容易成为新增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945.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症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高等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这里的弱势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包括能力弱势、心理弱势、经济弱势等。本文着重讨论了对“弱势群体”的心理结症的转化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尽快地摆脱这种困境,适应新的生活,做一名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946.
学生队伍中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群体,有优秀的群体,有较好的群体.也有后进生的群体,更有一些容易让人忽视的群体——弱势群体.对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特别对弱势群体,更应在体育教学中多为其着想,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关爱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947.
沈瑜 《班主任》2008,(10):33-34
一提起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我们通常都会产生怜悯、同情的心理,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会不南自主地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很少思考怎样帮助他们才最合适,更不会去想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们。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施爱,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课。  相似文献   
948.
高二新学期的分班,出现了古怪的现象。男生说:文科班的女生还真多咧!男女比例悬殊,男生们在这个阴盛阳衰的集体里,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在女生的眼中,男生是稀有动物,更是合理的劳动力资源。所以一切重活全包干给仅有的男生,在大扫除活动中,男生们  相似文献   
949.
我国城市职业乞丐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乞丐的存在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乞丐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乞讨的未成年人管理与疏导等措施来治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50.
伴随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在校园中也出现了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弱势群体”。究其类型,可将中学生弱势群体划分为家庭贫困型、学习后进型及心理情感偏差型三种。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而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是改善校园弱势群体的关键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包括: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消费观;“授之以渔”,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投之以情,矫正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