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3008篇
科学研究   48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118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基于价值管理中的企业创新系统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企业创新系统在基于价值管理的6I's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及其构建;建立了企业创新系统构建的框架,分析了其六个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界定了有关要素的内涵;讨论了两种基本观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新闻传媒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勇华 《传媒》2007,(10):12-14
古人说的"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从一个方面看,就是关于思想信息传播与语言文字表达之间相互作用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3.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类重要反应,它涉及到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pH等.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出现.下面对这方面知识进行归纳与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4.
自信心是人类基本的内在心理品质,是人格结构的基本要素。自卑与自负是偏离自信的两个极端心理品质。从比较意义上看,自信心不足或自卑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一种显著的心理品质。教育工作者要自觉运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归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5.
朱卫 《初中生必读》2011,(11):33-33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相似文献   
106.
科学突破是变革程度较高、对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影响较为深远的科学研究,旨在揭示早期尚未被认识到或重视起来的新现象、新规律。较早阶段识别科学突破主题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基金资助机构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本文选取基因工程疫苗领域展开实证研究,重点关注知识网络中的弱关联关系,构建基于主题词共现-作者合著-参考文献同被引等关系的多层网络,通过综合分析多个特征项之间的关联信息挖掘主题内容,并借助专家判断和权威报告评估识别效果。与基于强关联关系的识别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构建方法适用于科学突破主题的早期识别。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借鉴网络表示学习,引入时效网络精准定位到某项突破从产生到消退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107.
邹宁 《中学俄语》2011,(3):26-27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老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造机会,使其从愉悦的学习,转变为学习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学习和观察,同学们头脑里肯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急需找到答案: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发生的?潜水艇为什么浮沉自如呢?太阳光是怎么发电的呢?通过学习物理学可以解答其中许多的疑问.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  相似文献   
109.
晕轮效应     
《初中生》2011,(8):18-18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它属于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0.
隐喻在两千多年前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或修饰手段,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隐喻研究一直滞留在语言表层。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隐喻。1980年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和认知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对语言学习,尤其是对词汇学习的作用,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