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当代青年培育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都与自省、慎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清正廉洁 ,勤政为民 ,坚持“慎独” ,接受监督 ,才能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 ,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朝着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03.
朱子在《中庸章句》中对慎独的解释很简略,这和慎独的深层次含义似乎不符。现代学者对慎独有较多的讨论。那么朱子本人是否看重慎独工夫呢?根据文本,朱子本人极重视慎独工夫。慎独应在其对中和问题的讨论框架下来理解。慎独是心已发时的工夫。未发时涵养,已发时慎独慎独作为内外工夫的转换点,在朱子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4.
105.
卢风 《东方文化》2002,(3):42-44,55
《大学》有言,“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指君子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亦能始终不渝地保持自己的美德。这当然是非常不容易的。在现代社会慎独尤其困难。现代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辐射着催人逐利的刺激力,于是人人用智逐利。在这样的社会,法律和道德都只是从属于“商业游戏”的“契约”。聪明人知道遵守契约培养信誉能带来好处,但当受到重利诱惑,且违规不受惩罚时,几乎人人都会违规。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能“慎其独”的君子少矣。  相似文献   
106.
董瑛 《陕西档案》2014,(2):43-43
最早与档案结识,一部分是受父亲影响。父亲50年代初毕业于凤翔师范,一生做人正直、慎独、条理。一天父亲把我叫到一边说“这些东西是该给你的时候了”。只见他拿出一个发黄的牛皮纸袋子郑重其事地交给我,我打开一看,有小时的照片、毕业证、病历、住院诊断证明等,父亲称之为"家庭档案",叮嘱我要妥善保存,以免日后用到。  相似文献   
107.
"慎独"思想作为人类文化中独有的人生智慧,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也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在今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结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从慎独的内涵、基本要求、落脚点和方法等方面指出:加强慎独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苏武作为一位西汉时期的伟大历史人物,继承并发扬了中国思想文化中的慎独精神.苏武慎独精神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思想与实践基础;他不惧匈奴统治者的威逼利诱,与之进行顽强的抗争,不仅体现了他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品质,更具有内外如一,严于自律,坚守使命,视死如归的慎独精神;苏武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得到后人的继承与发扬,并融入于中国思想文化之中,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都是古代贤人、君子自修的崇高标准.而“慎独”更是这一崇高标准最高境界的体现。“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慎独”即是自律,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N也不能离开的。是不以环境为变化条件的。“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是君子。  相似文献   
110.
荀子认为判断事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标准,这是他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提出“慎独”思想的认识论前提。在苟子的思想中,“慎独”是一个和道德意志和内心信念相联系的范畴,既与“心”之官应当“虚壹而静”的思想相呼应,又贯穿于持之以恒、心无旁骛、慎择师友等具体的道德修养方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