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本文指出青年马克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的态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即从1844《手稿》的“积极的扬弃”到1847《宣言》的“消灭”。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工作的进展,唯物史观的发现;一是马克思积极参加当时西欧的工人运动,并积极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42.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 ,其庞杂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具有鲜明巫觋色彩的仪式、方法等实践 ,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心理和人生态度、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广持久的影响。鲁迅说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的确给中国人带来许多恶劣、可怕的消极影响。本文力图较为全面地分析鲁迅对道教文化的态度 :在激烈的抨击批判中寓合理的“拿来” ,体现了一个文化伟人涵容多元的积极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活力的结合,使社会主义不仅发挥了根本制度的优势,也获得了具体体制的优势,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弘扬个性等方面,发挥市场经济对人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抑制市场经济对人全面发展的消极作用,从而把人的全面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4.
童庆炳主编高教版文学理论教程是20世纪90年代产物,它深刻影响着众多高校文学理论教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章辉、陈雪虎两位先生对它持有不同意见。通过剖析章、陈二先生的观点,指出童本教材的缺陷,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这将促进文学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5.
毛泽东提出的官兵一致,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代兵学所要求的将帅与士卒共同形成立志报国的政治素质、同甘共苦的奋斗精神、指挥如一的军事动作、雷厉风行的军队纪律等民主性精华,坚持教育为先,摒弃了古兵学中轻罪重罚、愚兵政策和将战士置于危险境地以求胜等封建性糟粕,将官兵一致提高到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6.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继承、既抛弃又保留的辩证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家庭伦理也在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新型的家庭伦理不仅要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而且也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47.
《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都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甚至较少相对集中地编排纯应用题的内容,应用题的名称在《课程标准》中被取代为“解决问题”,过去那种简洁的题型不见了,呈现的方式也变了,应用题与运算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省略了分析的过程,也没有给出提示,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孩子们的解题灵活性增强了;但相对来说,学生的解题能力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8.
要继承先秦儒家孝文化的精华,弘扬善事父母、赡养双亲,敬爱父母、敬爱长者等孝道。通过融合性创新,赋予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从义谏亲、父母诤子等内容以时代精神。通过剔除性转换。抽去忠孝合一、移孝于忠,葬之以礼、慎终追远等内容中过时成份,保留其合理成份。通过批判性重构,彻底批判包办婚姻、传宗接代。顺乎亲意、服从长者等糟粕,建立起新型的婚育观和民主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49.
在一定意义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不过是人的食体与类互为外在地对立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修辞而已。马克思哲学已经在逻辑的层面上超越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各自所固有的局限性,在历史层面上超越了它们二者对立的前提本身,即扬弃了二者作为两种彼此对立的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历史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0.
近来学界对由德语aufheben意译过来的传统哲学用语“扬弃”的释义争论分歧较大。“扬弃”在日常使用中,词义已经发生变化,其义项应包括三个: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吸收);②辩证的否定(有选择性地抛弃);③抛弃。②③义项的产生,是对以“扬弃”意译德语aufheben时概念上所存在的偏差的修正,而中国人的中庸心理和爱面子心理对其推行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