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89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受不同地域条件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形成符合本民族习性的意识观念和文化特征。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武术拳种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古文化遗存对武术拳种的深远影响,以达到促进武术运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太极拳与牛郎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习太极拳者中想练或已练牛郎棍者日益增多,本人就是其中一个。太极拳和牛郎棍有什么关联呢?师父曾一语道破天机:"以拳为本,以棍见长。"很简单,就是拳与器械的关系。拳种繁多,为何唯独太极拳与其较近呢?因为牛郎棍有的特点中"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劲、气自然"等  相似文献   
43.
张方 《精武》2003,(5):24-26
一些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们在抱怨当今的花拳绣腿时,一再呼吁武术要恢复它最原始的本来面目,似乎最古老、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于是一些热爱武术的后生们就天真地只练单操和站桩了,对传统套路嗤之以鼻。其实你仔细想一下,即使按着套路练,你把每一招拆开练上几十下或上百遍后再接下来练下一拳式,如此练法岂不也是单操,  相似文献   
44.
岳氏散手是中国传统优秀拳种之一。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为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而创造的一种拳法。岳飞因莫须有罪名被害后,忠于岳飞的岳家军将士弃官还乡,隐于市井,秘密教授岳氏散手。尤其是元朝统治时期,朝廷禁止民间习武,习练岳氏散手者更为隐秘,所以流传不是很广泛。到了明朝统治时期,武术不再被禁锢,岳氏散手得以广泛流传,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抗击鞑靼侵略时,将岳氏散手传至北京、河北一带。到了清朝中后期,河北雄县人经高人传授,得岳氏散手真传。  相似文献   
45.
正祖家玉先生,自六岁开始习武以来,跟随当代中国武术大师安徽三老王新坤、赵兴旺、平宝根老师,习练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外家拳、三指神功、中国十八般兵器等百余拳种。还曾得到了中国武术大师马金标老师的全力指导,后来跟随心意六合拳大师吴英华老师全心钻研心意六合拳。机缘巧合,来到江苏省无锡市,得到  相似文献   
46.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观念,综合"拳种意识"和"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两种思想,从宏观的角度,对"大一统"武术中的太极拳教学进行审视。认为学校太极拳教学不可推倒重来,另起传统太极拳的"炉灶";也不能一意孤行,架竞技太极拳的"空中楼阁";学校太极拳应该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现代学校太极拳教学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47.
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地域文化的影响,其理论和技术体系逐渐向各自领域发展,进而形成不同的武术拳种。本文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对武术拳种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概述了武术运动的特点,提出了几种武术锻炼的基本方法,阐述了武术对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问:先生,拳谱上的海底针是用手指尖点,先生您却用拳峰杵;扇通背拳谱上讲的似乎是横劲,您用的却是直劲;抱虎推山的抱势好像是肘弯用力吧?您的用法却是用肘尖摆打……如果有人因此说这样做已经不是太极技法了,先生怎样解释?答:知道什么叫内外有别吗?对于太极拳来说,套路演练是一回事,实用招式则是另一回事,二者存在很大的  相似文献   
50.
靳爱祥 《精武》2010,(6):8-19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留存在民间的主流拳种之一。它既是讲求内意外势的武艺,也是追求有关身心性命的道艺。这是因为真正的形意拳家都是对能使国家强盛的传统武术文化有信心、有憧憬并有民族气节的志士仁人。所以形意门历代文武双全之大家辈出,硕级高手无人比肩,今朝依然名满天下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