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山 《西藏体育》2004,(3):43-43
7月24日,2004年中国西藏国际攀岩邀请赛在西藏登山学校举行。 西藏自治区领导布穷、向巴嘎登、吴英杰、曲加、中国  相似文献   
2.
登协 《西藏体育》2004,(3):48-48
中国登山协会为发展我国的登山事业,促进西藏登山攀岩运动的开展,2004年6月11日批准将西藏登山学校定为国家登山训练基地。 中国登山协会要求西藏登山协会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登山人才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为登山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闻角     
《新体育》2004,(7):63-64
  相似文献   
4.
极限运动(二)攀岩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攀岩运动是指不借助任何攀登工具,但可以有绳索等保护设备,凭借勇往直前的精神、精湛的攀登技术,利用岩石上的突起、裂缝、洞穴等天然或人工制造的抓手攀登岩壁的运动。攀岩运动由于其特有的惊险性、刺激性、技术性、竞争性和趣味性吸引了众多勇于战胜自我、敢于面对挑战的年轻人的参与。攀岩运动不仅仅是挑战自然,更是挑战自我。攀岩运动使人们在享受大自然博大的胸怀的同时,更能体验到人类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所带来的刺激、愉悦和成就感。 攀岩运动19世纪起源于欧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攀岩技术是登山运动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所开展的野外体育项目,尤其是登山、攀岩、漂流等代表项目的运作方式及产业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野外体育产业开发的现实意义以及其所具有的有利因素,同时还探讨了我国野外体育产业开发现存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于东东 《新闻与写作》2005,(5):F002-F002
攀岩者在攀岩时依靠双手双脚登抓岩面上突起的支点或裂缝,向上移动、攀登。这需要勇往直前的气魄和精湛的攀岩技巧,而拍摄这项危险与乐趣并存的体育运动也同样需要摄影者对这项运动的了解、兴趣以及娴熟的摄影技术和敏捷的摄影判断。  相似文献   
7.
“当我攀登到顶部的时候,就像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犯人,在临刑的前一秒钟忽然获得特赦,那是一种再生的感觉……震撼、荡气回肠。”——法国著名徒手攀爬者、“蜘蛛侠”阿兰·罗伯特  相似文献   
8.
国籍:韩国出生地:韩国忠清北道清原郡别名:Chori出生日期:1979年5月10日生肖:羊职业:歌手艺人毕业院校:韩国国民大学戏剧电影系代表作:《stylish》,《Dark Angel》,《It’s Hyorish》成就:金唱片奖星座:金牛座身高:164CM体重:47KG血型:A型兴趣:演技看电影画画家庭成员:父母哥哥姐姐喜欢的颜色:红色白色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攀岩运动开展现状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高校攀岩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有效开展攀岩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关指标的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建构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基本结构模型。研究可知,高校攀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受五个因子的控制;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模型能比较客观、全面地评定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为今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及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