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6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数字地球的视角来观察电子政务,目的是将当前流行的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战略与电子政务实施策略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宏观层面为解决当前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集成、共享和互操作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电子政务面,临信息整合、共享和互操作困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案——电子政务本体工程。  相似文献   
92.
数字化:新世纪的魔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怀远  吕建辉 《情报杂志》2003,22(8):113-114
数字化构建新世纪的魔方,形成了以数字地球为核心,数字政治、数字经济、数字化军事、数字农业、数字教育、数字生态、数字文化等为内容。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通讯技术等为链接手段的魔方世界,这种魔力再次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使人类知识的存取普遍化和公众化。  相似文献   
93.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指出了数字城市的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数字城市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4.
数字地球战略与数字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地球”是一个集成化的开放系统,也是一种战略思想。本文在分析数字地球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地球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分析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阐明了数字城市与数字地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数字地球战略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5.
数字校园源自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进步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悄然走进校园,对学校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集成、整合、优化。本期我们从"数字校园"的环境、资源、沟通入手,以学校教学和管理应用为中心,对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进行访谈,探讨"数字校园"推动教育创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6.
编者按: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所属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世界上接收与处理卫星数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数据分发服务量居于世界前列。目前,由密云、喀什、三亚3个接收站构成的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已实现了我国全部领土和覆盖亚洲70%陆地区域卫星数据的实时接收。其中,地处我国新疆的喀什卫星数据接收站的科研人员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履行着他们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97.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洛杉矶加里福尼亚科学中心举行的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理解我们行星的方式"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经纬网)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和海量数据的、多维显  相似文献   
98.
一、信息已是公认的战略资本 回顾 20世纪的发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 20世纪科技最有冲击力的突破应是空间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宏观上看,空间技术的突破、计算机技术的大量普及、通讯技术特别是卫星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数据库的网络化并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不但给传统的政治、教育、文化和组织机构带来重大的冲击,而且给经济发展、市场结构和调节机制,以及资源和环境管理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信息是产业,又是产品,更是资本。谁掌握信息,谁就主动;谁掌握了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99.
100.
1国际数字地球会议的背景 国际数字地球会议(ISDE)是1999年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召开的世界上第一个以数字地球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首届会议上.来自27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出席.时任同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致词,大会主席路甬祥院长做了关于“合作开发数字地球.共享全球数据资源”的主旨发言。会议通过了《数字地球北京宣言》,通过了每两年举办一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的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