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2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35703篇
科学研究   1385篇
各国文化   539篇
体育   436篇
综合类   1416篇
文化理论   361篇
信息传播   4433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609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729篇
  2015年   1370篇
  2014年   3532篇
  2013年   2649篇
  2012年   2877篇
  2011年   5057篇
  2010年   4271篇
  2009年   2833篇
  2008年   3421篇
  2007年   2358篇
  2006年   1985篇
  2005年   1998篇
  2004年   1589篇
  2003年   1635篇
  2002年   1341篇
  2001年   1270篇
  2000年   833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103.
一、封闭的理论,开放的视点 每一教育理论,无论是传统的、西方的,还是现代的、后现代的,都自成体系,为了论证各自的观点而具有各自的话语系统并立足于本身的话语系统之中,由此,理论成为一个具有封闭性的理论,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封闭性才使每一具体教育理论具有逻辑性、严密性及可理解性,其封闭性越强,其逻辑性及严密性越强,也越具有可理解性,教育理论也才成其为系统的教育理论,所以理论的适度封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4.
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今中外的学大师们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05.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学之根,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是文学鉴赏的关键,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展示人物情感方面,文学名家们用他们传神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 1、句句景语道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进一步道出了景随情移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马  相似文献   
106.
乡愁情结是台湾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乡愁不仅表现出对思乡的哀愁,更表现出一种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一种殷切强烈的期望。历史造就了乡愁作家,通过女性细腻而又丰富的心灵感受来描写对大陆亲友、故旧的怀念的作家群体,女性特有的气质,与离乱后人们的心理情绪不谋而合,这也使得女性乡愁学在坛上开了日后40年绵延不绝的“乡愁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7.
前两天在书店看到书海出版社出版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这本书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几本散文名作中出现的一百多处文史差错进行了指正、考辨。余秋雨的大名在当今社会上如雷贯耳,敢有人对秋雨先生叫板,竟然在他的文章中挑出一百多处差错,这书可不能不看,便买了一本回去。看完上海学者金文明先生写的这部《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确实有“石破天惊”之感,因为金先生在书中指出的不少差错,并不都是很冷僻的史料,很多都是文史常识。在文史常识上出错,余秋雨固然有推不掉的责任,说明他写作有失严谨。但我看…  相似文献   
108.
管益忻 《职业圈》2008,(13):3-3
万千的事实向世人表明,我们正处在由公司经济向现代客户经济演进的历史进程当中,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商业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109.
绝大多数学体学家对本的阐释模式是:选择或说寻找语言特征来证实自己对本意义的假设。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1:学意义(寻找)语言特征。也有少数体学家的阐释模式恰恰相反:先描写语言特征,然后才进行本阐释。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2;语言特征(寻找)学意义。大家一般推崇前一种模式而驳斥后一种,信为模式2远不如模式1客观。本则认为,语言和意义是共生的,独特的语言特征表达了独特的学意义,因此,模式2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不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10.
鲁迅终生处于被利用的境况,他不断为此而困惑,而苦恼,然而却始终陷于此而不能自拔。这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的窳劣,一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心地的单纯与致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