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9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社会背景下,庄子在对社会的批判中提出了自然无为的基本主张,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君、无为和返朴。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发掘及其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2.
张桂敏 《教育艺术》2007,(10):22-23
无为”,是道家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将其译为“禁止违反自然的行为”,“无为而冶”的管理思想在道家哲学中极具特色,并被奉为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3.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一种自然的人性论.他认为人和自然一样,本性自然,故人之道应效法天之道,这种道就是自然而然.而对统治者来说,只要任其自然,清净无为,社会就会和谐发展.老子的这种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黄学”与老学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但都自成体系。两者虽然都是以“道”来贯通社会与人事的,但贯通方法却大异其趣。《淮南子》与黄学、老学均有所不同。该书中既有老庄道学与儒学两派思想的平流竞进和矛盾斗争,又存在着两派思想的融合贯通。而“黄学”在其中就起着连结两派思想和消解二者对立的作用。这种作用突出地体现在该书由老庄道学到儒学的“无为”思想、法思想和才智思想的转换上,其转换的中间环节就是“黄学”思想。  相似文献   
95.
彭红光 《广东教育》2006,(11):11-12
我国的教育督导源于西周,兴于隋唐,盛于清末、近代,当代日臻成熟完善。但由于“文革”的缘故,中断了20多年。20世纪80年代恢复督导制度以来,全国自上而下对督导机构的称谓、建制、人员、经费等没有统一要求,督导部门未能充分地发挥其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育工作的作用,有人感到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有人觉得职低位微,说话做事不够理直气壮。因此,督导部门有“无为”和“无位”之说。  相似文献   
96.
运用实践唯物主义观点,解读老子“无为”思想,并应用到学校内部管理中来,其启示是:学校管理者要约束私欲、谦而不争;简政放权,尊重被管理者的劳动和创造,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将管理终极目标和高超的管理方法有机统一,追求卓越管理。  相似文献   
97.
至柔、至朴、至虚--老子对个体生命的关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对个体生命问题高度关切,他聚焦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延续和它的价值与意义。老子从个体生命的理想人格出发,对个体生命的理想状态进行设定,这一思路既实现了道的终极性,也把道作为一种非道德的制约因素,从而构建起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方案。  相似文献   
98.
“太极”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差异,前以阴阳为基本范畴阐述宇宙的本源与存在样式,后以有无为基本范畴说明宇宙的生成与规律。易道的有为与《老子》的无为,易道的“时中”与《老子》的“反道之动”,在方法论上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互相补充的一面。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99.
老子是人类轴心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使道获得了本原、本体的内涵。该道具有实有而无形、超越感官和语言、浑朴虚静、兼赅有无、 独立永恒、自然无为的特征,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而非一般的物质或精神实体。他关于道的思想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社会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该书的灵魂,以后各章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在阅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句时,许多文本均断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均将“处”、“行”二字当做动词,这样理解不能算错,但断句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将“处”、“行”二字视为名词,强调了圣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言之教,更为妥当,更能体现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