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昆曲男旦创造了表演艺术的辉煌,但"传"字辈艺人之后出现了七十年余年的断层.如何恢复昆曲男旦表演,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完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昆曲继承与发展不得不正视的严肃问题.恢复昆曲男旦表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2.
从2004年至2008年,白先勇联合苏州昆剧院相继推出"青春昆曲"系列: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昆剧《玉簪记》,实践了其"昆曲新美学"原则。这两部新编昆剧继承了昆曲"尚情"的艺术传统,尤其是《牡丹亭》很好地处理了舞台表演效果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达到了形神兼备。《玉簪记》则在对情感的细致描摹刻画和演员内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3.
潘盛  许多 《文教资料》2011,(36):272-274
昆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青年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今后昆曲的普及和传承方式。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为对象,从对昆曲的了解程度、兴趣方向、接受方式、改革建议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类高校人文艺术教育的环境存在欠缺,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状况不容乐观.但参与和接受进一步普及的意愿较强。调查结果促使我们对昆曲在高校普及的方式以及理工科高校的校园文化作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4.
为解决昆曲的生存困境,许多戏剧界人士作出了各种努力来重建。诸如上海昆剧团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改编的《伤逝》和《班昭》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如话剧化导演等问题一样,昆曲的重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将昆曲定位在“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最高品位”,适当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105.
106.
《中外文化交流》2000,(2):49-49
昆曲是中国“百戏之补祖”。苏州是昆曲的发祥地。为弘扬昆曲艺术,促进昆曲艺术的继承、保护、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将于2000年3月31日至4月6日在苏州主办首届中国(苏州)昆剧艺术节暨优秀古典名作殿演。  相似文献   
107.
It is not rare nowadays to find teenage performers on stage, but I was still quite surprised to see a fourteen-year-old performing Chinese kunqu opera so maturely. Last December, Shan Wen, a trainee of the Jiangsu Provincial Kunqu Theatre, gave a superb performance of the kunqu classic “Peony Pavilion“, winning the first prize for the youth group at the First National “Red Plum“ Theatre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08.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最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对比古今作者、评论者、演员及观众对待昆曲的态度后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昆曲创作与演出的重视程度近于苛刻。目前虽然昆曲入遗十年,但经典剧目传承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重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态度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从古人对待昆曲创作和演出的态度上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9.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5):26-29,32
江太仓刘家港在元朝是国内外贸易的港口,发达的海运带来了城镇的繁荣,为南北各地戏曲、散曲小唱、歌舞技艺的汇集和交流创造了条件。元末明初,昆山、太仓一带山歌小调为南曲吸收,经昆山人顾坚等改进,发展成为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南曲四大声腔,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0.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组织将中国的昆曲列入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这是一个标志,表明无形遗产的保护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大潮冲击之下,化的一元化倾向日益明显。如何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