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2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何琳 《生态文化》2010,(2):37-37,47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塑造林黛玉形象的杰出篇章.是小说诗词中的杰出之作。同时也是描绘大观园中林木景物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52.
第一板块:激发兴趣,激活素材师:同学们,在讨论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幅画面。(课件出示一组自然风光图片: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绿草如茵、溪水潺潺)生:大自然就像一幅神奇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师:大自然就是一幅神奇的画卷,处处都有值得我们留  相似文献   
53.
仇媛媛 《学语文》2012,(1):26-26
在唐人的一些诗句中。景物是有脚的。杜甫在《羌村三首》第一首的开篇写道:“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这两旬写了傍晚时天空的情景。峥嵘: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被夕阳照得通红的暮云,犹如峰峦重叠。西:向西移动。日脚:穿过云隙下射的日光。点明将暮。下:让人感受到了脚的移动。太阳每天都这么朝升暮落,经天而行,想象它有脚是很自然的。此刻日脚快要停息.而诗人千里归家的脚步也刚刚抵达。  相似文献   
54.
玩面团     
姜樵 《孩子天地》2013,(8):22-23
滚碾,耙平,压扁,挤压观察你家房屋周围的景物,寻找你要用面团捏出的物体。你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效果和形状,如果你不喜欢它们了,你也可以把它碾成一团,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55.
徐振玺 《学语文》2013,(2):24-25
《滕王阁序》中的两段秋景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不已。这两段写尽三秋之时滕王阁周围的万千气象,诗人构景写景用心于一"巧"字,从画家的视角观摹景物,为景物着色设墨,远近高低搭配;又用精炼的语言精细描写,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下面具体谈论诗人写景时是如何精思细构的。  相似文献   
56.
尹慧英 《辅导员》2010,(17):13-14
为什么在景物描写中常常出现声、光,甚至还有数量相伴,它们会起到哪些意想不到效果?本期,悦读姐姐将通过一些实例,提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留心作者是如何利用它们对景物进行描写的。  相似文献   
57.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虽然经过了一个学期的习作训练实践,但也只是初步接触,还是处于起始阶段。对学生来说,每一次习作不仅有着各种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首先面临这样一些问题:对这次习作是否感兴趣?有没有东西可写?能不  相似文献   
58.
<正>现时,有一种现象,学生上完初中后,好像语文知识学习就差不多完成了,对高中语文学习产生了不可抑制的疲惫,因而高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总感觉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慨叹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高年级的教师则为学生的语文知识贫乏、语文能力低下、难于应付高考而深感苦恼。这种矛盾在成绩差的学生中尤为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有学生自身的一些客观因素,但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一些误区也应引起注意。就此从三方浅析之。  相似文献   
59.
"秋风袅袅婷婷地走来,把金色的水粉散落一地,风吹过麦田,金黄的麦浪……",这是批改学生的《秋日笔记》中读到的一段,优美的文笔,流畅的文字,差一点就把我带进了沟里。转瞬,我就开始质疑,麦子,成熟在秋天?  相似文献   
60.
论新闻细节     
细节,是新闻报道的血肉。所谓细节是指新闻报道中那些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中最有意义、最有特点、最细小的情节、动作或特征。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是“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不会捕捉细节,是记者无能的表现,是新闻作品苍白的根源。由此可见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