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作为道德楷模与美德的象征,宝钗保全了生命得到了婚姻,却丧失了人性的本真意味;作为精神贵族与美的象征,黛玉在俗世中凄然死去,却保持了人性的独立,获得了审美认同——守道与叛道合演出悲剧的宝黛。而她们作为艺术形象在审美中的被误读与“意奸”,则展示了悲剧的宝黛,在历时性的现实化氛围中,再历一场宝黛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2.
王吴军 《知识窗》2010,(6):42-42
千古奇书《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文才卓绝.而且多才多艺,他对于风筝的制作工艺颇有造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世界不朽的艺术典型。其中,林黛玉就是曹雪芹怀着真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在百花争艳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为什么唯独林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具有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思索,在此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略加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红楼梦》“大旨谈情”,但是不同的人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红楼梦》中对于“情”的描写和表现?在这种描写和表现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心态,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曹雪芹在经历过人生和时世的犬转变之后,有的是对人情的悲悯,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追认和坚守。  相似文献   
105.
【题目】这只是开始要求:在你成长过程中,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所交往的任何一个人,都只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请以这只是开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6.
导言 零八年金秋时节,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这套简明读本并非《评传》本的缩微版,而是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风貌,再一次拉近世人与思想大家们的距离。下面择取了首批问世中的《秦始皇》《汉武帝》《李白》《曹雪芹》四册,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书评理论与写作》课程的本科生作以评介。  相似文献   
107.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酷似逼真为至高的境界与终极目的。正是"真"字文章,打破了18世纪普遍存在于西方文艺界机械反映论的框框,也造成了《红楼梦》对以往中国古典小说的超越,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08.
林黛玉的形象形神兼备,她的容貌、才情、品性中蕴涵的诗意美从曹雪芹对她的肖像描写之中便可看出,作者写出的是人物的意态风神。而文中寥寥几笔,虽笔简而意远,作者寄寓人物的丰富的内涵和超远的生活境界,借助文学的表达又呈现出了写意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9.
曹雪芹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具有深郁民族美学风格的巨著《红楼梦》,本篇论文以美学思想在《红楼梦》诗词曲赋中的体现,通过曹雪芹的诗词曲赋艺术理论的见解,研究曹雪芹的美学思想。中心论点:曹雪芹继承了王夫子的以意为主、情中景,景中情的唯物主义诗歌理论,提出了意趣真的主张,反复说明创作诗歌必须以思想内容为首要因素,立意要意趣真,在形式上要对景遣词,不以辞害意词句要新奇,要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0.
如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新闻媒体炒作层出不穷,学术伦理底线日益模糊,功名利禄诉求大行其道。清代思想家戴震曾经说过,学者"不为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真正的学者,向来甘于寂寞、专心治学、羞于浮华。在这样的反差和对比之下,像李广柏老师这种在红学研究领域里辛勤耕耘的学者,其淡泊名利、特立独行、求真尽善的学术品格,才显得异常的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