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最早的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研究元代汉语重要的资料之一."比"字句经历了汉语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被保留下来,是比较句的主要形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字句,考察它的分类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比"字句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372.
明代朱权将元杂剧分为十二类,其中神仙道化剧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尤其是道教的兴盛有极大的关系。而神仙道化剧在元杂剧中因其独特的结构模式、浓重的教化色彩和虚幻的主题,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73.
根据《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只是文章《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根据刘知几《史通》,可知吴承思所著杂剧数种并不是小说;根据吴承恩《禹鼎志序》,可知所他喜爱的只是文言志怪短篇,而不是长篇小说;从方言角度来说,《西游记》所使用的方言并不仅仅限于吴承思的家乡。  相似文献   
374.
杂剧曲辞的俗与雅在作品中表现为:或通俗平易,或典雅含蓄。雅俗共赏这一文学审美标准在元杂剧曲辞中的不同含义是:以俗为本,但俗能容雅,雅不伤俗。这一特色形成的原由有三,一是由作品题材内容所决定的;二是由剧作人物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三是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欣赏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75.
金教坊考     
金代教坊艺人在内部组织方面模仿宋制颇多,如官分品阶,设立诸部色;又有与宋教坊不同处,如分若干教坊。教坊职司方面与宋似,仍是宫廷承应乐舞的不可或缺的机构。金教坊仍是宫廷杂剧演出的承应机构。  相似文献   
376.
嵇永仁是清初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戏曲家,其杂剧《续离骚》继承了前人杂剧在题材、体制、韵律上的优秀传统,同时又作出了个性化的突破,形成了慷慨激烈、气畅理该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77.
嵇永仁是清初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戏曲家,其杂剧创作《续离骚》以歌哭笑骂表达身处边缘地位的罹难者对人生的所思所想,展现了人性的本真。  相似文献   
378.
社会环境是喜剧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环境除了包括政治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变化。明杂剧喜剧的创作受明代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巨大。明初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扼杀,因此,明初的喜剧创作除了一些浪漫爱情喜剧外,乏善可陈。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趋向自由,喜剧这一具有批评功能的艺术形式就被很多作家所采用,成为他们释放与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出口,喜剧也伴随着浩荡的思想解放潮流而逐渐复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