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生态破坏、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82.
通过描述人类学影片《滚拉拉的枪》中的一个片段,借助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分析理路,揭示出自然情境下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自然的生活背景,其表现为与自然亲近、与生活融为一体、与行动密切关联;第二,既定的秩序存在,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传统之间三个层面;第三,主体在社会互动中的积极参与。在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多元的时代,现代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之间存在着差别,教育形态和逻辑是复杂多样的。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存在限度的。  相似文献   
83.
针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和商业化等问题,从旅游业态的角度出发,借用零售业的"多业态错位经营"理念来思考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规划。并以四川省汶川县东门寨为例,试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的多业态错位发展模式,提出创新民族村寨的旅游综合业态,提升外部竞争力;错位布局村寨内部旅游子业态,减小内部同质化竞争;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新业态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4.
洛阳牡丹甲天下,千年古都美名扬。洛阳原地封片戳研究会的藏迷们,远涉山乡僻壤、少数民族村寨,累计奔波6千余公里,以独特的集邮方式收集到"洛阳"地名戳记等各式邮品数千件,见证了各地形形色色的"洛阳",并探寻名称传承沿袭的历史渊源。中原是中华姓氏的故乡,历史上因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大批中原士族南渡入闽,出于对乡情的眷念,形成东南沿海一带有较多的"洛阳"地名(图1)。位于泉州东北部惠安县西南有  相似文献   
85.
刘亚虎 《寻根》2006,(5):28-3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形态史诗。在北方,蒙古、藏、柯尔克孜等民族的先是,多以草原游牧为生,草场与畜群的争夺、部落之间的争斗与战争连绵不断,使得他们的史诗多为歌颂征战英雄的英雄史诗。而在南方,彝、纳西、暗尼、傣、拉祜、阿昌、苗、壮、瑶等民族的先民。多居于高山深各或群山环抱、密林环绕的丘陵平坝地区,  相似文献   
86.
北京市回民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有在校学生2450名。教职工268名,其中少数民族师生约占师生总数的30%,有回、满、蒙古、维吾尔、朝鲜、白、壮、撒拉、彝、锡伯、侗、柯尔克孜、羌、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学校一直把对各族师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作为首都北京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学校既要向兄弟学校提供民族团结教育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7.
对西北地区不同民族类型村庄农牧民政治参与的一般特点和差别的对比分析表明,汉族村庄中农牧民政治参与表现为较强的正式组织认同、较强的家族宗族影响、农耕文化的熏染、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主导作用、利益竞争的隐性化、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参与并存、参与结果的多种可能性等特点,少数民族村庄的农牧民政治参与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认同、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的广泛影响、民族宗教文化的熏染、政治精英和宗教精英的合作与制衡、特殊的利益界分、非制度性参与较为普遍、参与结果的可预期性等特点,多民族村庄中农牧民的政治参与表现为多元文化与习俗和平共处、民族交往程度高、汉族发挥的特殊作用、界分清晰的民族利益、多元民族构成导致的村庄民主、较强的制度性参与、参与结果的均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8.
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水鼓舞是苗族宗教祭祀、农耕文明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交往价值与符号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水鼓舞价值功能、文化品位和参与群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村落性的体育活动,水鼓舞对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发展有重要启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应该尽量在不改变活动时间、服装道具、仪式过程及参与人员本土化的基础上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与多样性,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发挥行政职能部门与重要传人的影响力,并在保持民族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旅游与无形资产开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9.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旅游开发先后历经政府引导一社区居民自主经营管理、政府主导一国有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政府主导一外来投资商经营管理三种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变迁过程也就是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三大利益主体,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对放在的“公共领域”的资源产权状态的不断调整过程。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开发历程是由政府强制注入与“精英分子”带头示范相互作用下的创新生长机制、重复博弈模型下的社区居民学习传播机制、专业化效率要求下的分工合作机制、利益驱动下的选择调整机制等四大动力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地处山区的少数民族村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少村民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交通的不便,也给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彼此间的交往带来了障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则改变了这样的情况,微信群成为了村民社会交往的场所,将原本分散的村民"再社区化",在交往中强化了村民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手机媒介成了少数民族村民传播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这值得我们思考在全球化时代怎样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