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2篇
教育   541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30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学会修饰报头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具有一定欣赏水平的报头。通过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来激励学生积极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2.
校报是在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而校报编辑是一支特别的队伍,集采写、排版、编辑、校对于一身,对于办好校报、做好宣传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线索,掌握更多的消息源,才能采写出符合"三贴近"原则、让师生员工爱看的新闻,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校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93.
高校校报作为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部门的机关报,是高校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校园媒体,担负着促进高校改革、建设、发展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引导舆论、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校报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副刊作为校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高校校报在媒体数字化浪潮冲击下所面临的形势,认为实现校报全面转型势在必行。高校校报应借助校园媒体纵向整合,通过实现校报的数字化、互动性,推动与其他校园媒体形式的互动,实现功能融合,完成全面转型。高校校报的功能定位和其他校园媒体的自身弱点决定了高校校报必须在校园媒体纵向整合中发挥主导作用和新闻宣传主渠道的优势,利用校园新媒体的积极因素实现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5.
从高校校报的党报属性和现状评价着眼,论述依据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推进高校校报建设和完成办报观念转变的必要性,并以提升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为重点,强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校报办报工作、在办报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6.
97.
当前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长稿偏多的现象,根据高校校报自身的任务和特点,应该在刊载字数、版面安排,写作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多采用短稿,以加大信息承载量。  相似文献   
98.
校报作为高校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校报特点,创新报道方式、贴近师生思想生活实际,依靠学生办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一、校报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理论素质。校报编辑的政治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放在第一位,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编辑工作的服务对象所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新闻出版舆论宣传部门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必须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作为“把关人”首先把的就是“政治关”。在审读稿件时要分析其所反映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注意文稿中一些政治术语的准确性,绝不能因用词不当造成政治性失误。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结合高校校报的特点以及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从校报的定位、校报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及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就进一步发挥高校校报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