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篇
教育   473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意味着:此在作为被创建的此在是一种捐赠。人诗意栖居意味着一个双重的要求,诗意栖居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既不完全抛弃现实,又不屈从于现实。诗意栖居理论启迪了追求真知的现代人,对高等教育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72.
"此在"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一著作中的重要思想,"此在"作为能够追问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存在者,具有优先地位。"此在"在世之中,其存在状态是"烦",在与常人打交道中陷入非本真的存在——沉沦之中,为回归本真,需要向死而生的勇气、良心的呼唤,去蔽而澄明,发挥其在世的无尽可能性。  相似文献   
573.
本文认为 ,尼采和海德格尔关注的中心问题 ,都是欧洲的虚无主义。文章通过对尼采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分析 ,阐述了 2 0世纪西方哲学从形上学到本体论转向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74.
在全面论析海德格尔对“时间价值论”证明的贡献和困境的同时,对普里戈津对“时间价值论”的新进证明和成就及其成功的原因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575.
海德格尔前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与后期代表作《哲学论稿》之间,隐含了一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的情调之路,具体体现为从畏到惊恐的道路。对这条情调之路的揭示,既显示了海德格尔作品中的情调具有开辟道路的作用,也表明了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情调特征。这也为重新把握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之内在关联提供了一种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6.
阐释学一开始用于《圣经》阐释,后来越用越广,但仍然是文本阐释。后来,海德格尔提出“此在阐释”,把阐释学扩展到对人的理解,并且主张从哲学上理解,此在阐释学才是阐释学的首要意义,因为此在阐释学“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类发问所从之出且向之归的地方上。”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  相似文献   
577.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可通约性:都认为文艺在本源和本质上乃“神圣自然之馈赠”;都采用了“思.语言.诗”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向;都采用了“去蔽”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都采用了“对话.复调.道路”的言说方式等等。这些本质上的可通约之处,很可能为我们的“生产性对话”提供一些新鲜的话题,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8.
海德格尔在此在的揭示能力如何形成这一问题上提出“敞开”,随着思考的深入,后期海德格尔逐渐将“敞开”视为一个前生存阶段的域性空间。这一结构与海德格尔对诗的看法相一致。“敞开”问题最终显示为一个此在本体论下的艺术构思问题,在此海德格尔启发我们应关注艺术构思的思维基础,考察诗人能否正确地把握自身存在基础,这一思路也对其诗歌批判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79.
“诗意的安居”,作为20世纪西方最为出色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用他充满诗意的语言为人类诗意地安居打开了一扇窗户。站在窗外,人们可以看见工业化社会的喧嚣,和每个社会角落里浮躁的尘埃。诗意的世界应该有花、草、树、水、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人也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相似文献   
580.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