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儒家为熊十力所肯定和发扬的是义理化的《周易》之生生、创进的宇宙观与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肯定及其经世精神,他诠释确立了一个毫无“宗教迷情”的儒家学统;道家给熊十力以玄远理境的启迪和生命层面的助益;佛家使熊十力受到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其哲学体系的来源和哲学创作的思想宝库,他对禅宗有亲切的生命认同;西学是熊十力进行哲学创作的参照系,他强烈认同并积极回应了东渐之西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32.
本文首先简介熊氏对于印度大乘佛学空有二宗思想的总体评价,进而分析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体"和依体起用的"变"之含义,以此说明熊氏体用相即的哲学思想中浓郁的华严宗的思想旨趣,这种思想还体现在熊氏对其本体论的"基石"--刹那生灭义的阐释中.尽管早已有学者指出熊氏哲学主要受到中国佛学台、禅、贤等所特具的如来藏系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本文首次详细地论证了熊氏的哲学体系中实则更主要体现了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以为更深入理解熊氏哲学思想的整体特征,提供一比较新颖的视角和理路.  相似文献   
33.
熊十力在心本论的基础上为“创造”观念提供了本体论和论的证明,创造是生命的本质,宇宙发展的动力,及个人进步的必要环节和社会臻于理想的必要途径。这使吾人进步、社会发展、宇宙进化都成为有源之水。熊十力在主观、抽象的方面伸张了主体的创造性,这在机械决定论和目的论宰制人生的年代无疑具有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34.
捍卫平凡     
硕士研究生期间,因为高瑞泉老师给我们讲熊十力,于是我开始阅读《新唯识论》,后来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选择了熊十力作为主题。随着阅读的展开,熊十力早期的一些想法让我产生了共鸣。熊十力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他为着与自己一起革命而牺牲的一些朋友,向有关掌权者要求搜集资料,建纪念馆,树纪  相似文献   
35.
生命体验指的是对于人的存在的超越性的直接觉知。熊十力一生中可以探知的生命体验有六次,可分为观空与悟有两类,分别从大空、大有两面表现出其对终极存在的直接体验。熊十力借助于儒、佛二教及西方哲学理论,把生命体验解说为见体、证量、性智等,它是本体的自知自明,是非对象化、非经验的,可以称之为本体认识论。熊十力以性智概念为基点,衡论中西哲学,并以之建构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36.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最具开创性的代表人物,“体用不二”是其最有特色的思想。“体用不二”的宇宙论解释,既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有中国特色的本体论学说,又为本体大用提供了哲学宇宙论前提,因而这一解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刘琼 《文化学刊》2008,(5):24-26
2007年11月,王元化先生按类汇辑旧作,由《谈〈论语〉小集》而起,将散发于各类出版物中的悼念文、读书笔记或者原是给人作序跋的文章合成一书,交由我所在的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相似文献   
38.
《易》居群经之首,在于其能范围三才、弥纶群品并纲纪人伦,而其尤为观变、言变、应变之书。在民初学界中,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既互有论交,学术更各有开展,并誉立为“现代儒家三圣”,而三者对于《易经》则各有不同程度的触悟,对于《易》言变的精神与实质,亦各有其体会与开展。该文即由三者的易学观点切入,一索其思想体系或相关论述中对于《易》言变化之道的掌握与推扩,并由此以窥三者角度迥别、面向殊异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39.
熊十力援佛入儒,以儒为宗,广纳佛义,融会贯通,通过对人生诸多问题的内在省思,了悟人生真义,复归自我本心,崇尚成己之道,推崇成务之功。其人性论要义在于:建本立极,极深研几;扫相归体,体用一如;断染成净,净习浑化;坦然寂静,性修一体。撇开其唯心论法和神秘主义之弊,其对当代学子治学谋篇,颇具积极意义:为文,须透彻所从来,乃不眩惑;谋篇,须了然其出口,乃不凝滞。若气庸质腐、心胸狭窄,溺于鄙陋之俗,陷于词彩之艳,焉能反身而诚、境界自升?若迷头认影,欺世盗名,媚俗和众,夜郎自大,焉能专精奋发、穷神知化?  相似文献   
40.
民国时期的不少师者,不党不官、特立独行,具有传统名士的真性情、真风流。而他们的弟子也多放浪形骸、个性卓异者,与师辈相比,不少人称为"牛"弟子也不为过。在北大读书时,众师生对康白情的才智与不逊时有耳闻。那时,康白情是个"迟到王"。他上马叙伦的《老庄哲学》课,从来没准时。这日,马叙伦正在台上畅谈玄学,康白情又推门而入,全班学生不约而同聚焦一处。马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