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宜居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宜居乡村主要从居住条件、经济环境、社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自然、经济、人文、环境及社会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应围绕宜居要素开展,即实施乡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营建、休闲空间的创造、交通方式的构建、安全措施的强化、乡村文化的保护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2.
河道生态治理是一个融合水利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工程学和景观园林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我们从闵行区河道水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闵行区水环境现状,分析与归纳河道生态治理的一般规律,并据此提出河道生态治理的分类目标及初步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43.
西北地区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法稳 《中国软科学》2004,(11):27-30,56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
新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农村建设的历史沿革为出发点,借鉴相对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旨在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生态景观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45.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景观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分析其二十多年旅游开发和生态景观保护。提出以环境容量为基础 ,科学规划布局 ;运用经济原理 ,开征资源保护费 ;加强法律建设 ,整合行政资源。达到管理科学、生态平衡、风景秀丽、保护与开发协调、持续发展 ,走循环经济之路的目标  相似文献   
46.
结合目前城镇发展的用地规划,研究和提出了城镇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度量指标体系。并就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指标框架、量化方法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7.
张祖柱  林从华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4):70-72,T001,T002
通过对漳州龙池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剖析,认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必须把握好以下6个层面的规划特色,即:用地内外对接;明确目标定位;科学预测规模;规划结构清晰;生态景观系统;规划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48.
针对公路景观评价中评价结果难以定量的问题,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公路生态景观进行评价。该方法运用信息系统管理景观要素,首先由专家通过景观要素的属性信息、空间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集及其对应的评价尺度集,然后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向量,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进而计算出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选取全州至桂阳路段进行生态景观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吻合,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而下游的白族和傣族以农田景观为主,水田稻作发达;②澜沧江流域的民族生态文化通过其特定的生态观、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生态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③近几十年来,除产业发展、城镇化对生态景观产生了明显压力外,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将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置于关乎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50.
<正>在茫茫的新平哀牢山的深处,有一座陇西世族庄园。因为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为一身,而吸引着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寻幽探胜。该庄园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西世族庄园位于哀牢山主峰地段戛洒镇耀南村大平掌,距县城大约有120多公里。1938年,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岩旺土把总的世袭土司李显智的子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