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0篇
  免费   2篇
教育   3034篇
科学研究   220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151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云建 《教育》2006,(4):38-40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相似文献   
62.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人际交往行为的规范。鉴于礼仪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礼仪课程,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由于课时少、学生多,任课教师经验不足,加上实践训练时间、场地、内容极其有限等因素,教学上还是存在着以传播知识为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辅的倾向。为了更好地发挥礼仪课程素质教育的潜能,本人总结了在历年教学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进行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3.
学生班集体是学校集体的基础 ,是学生经常生活、共同学习的地方 ,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儿童社会” ,它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正是在集体中 ,学生逐渐学会讲文明 ,讲礼仪 ,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良好的班集体 ,是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更是教育的结果。笔者认为 ,班级管理中重视礼仪教育的实施 ,对培养良好的班风有重要作用。一、树意识 ,立目标 ,从小事抓起。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首先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导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朝会、班队会时间向学生宣传什么是礼仪。采用老师讲 ,班干部…  相似文献   
64.
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校加强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学员自身发展、提升能力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民文明行为的需要。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强化师资和全员教育意识,发挥网络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5.
嘉戎藏族是藏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各地区的礼仪文化基本相同,也有一些差异。藏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其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礼仪在藏民族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其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把嘉戎藏放民间礼仪中的礼节文化描述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嘉戎藏民族的礼仪文化。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建设,让伟大的祖国在和谐之中发展。  相似文献   
66.
:《周礼》与《礼记》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旨在尊老的养老礼、乡饮酒礼、射礼 ,也记载了政府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解决老人们日常生活困难的诸多政策。西周的尊老养老礼仪与制度是中华民族尊老养老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67.
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为此,本刊特请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从广博的传统礼仪中精选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68.
作为公选课的职业形象设计与礼仪可从学生就业职业场合出发,把课程定位为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学模式适用奥苏贝尔模式及杜郎口模式,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演练等.  相似文献   
69.
<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这在古代和现代汉语礼貌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体现。敬谦语是汉语礼貌语言中极具特色、极具表现力的一个词群,它们的出现和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敬谦语进入鼎盛时期,数量庞大,使用频繁。现代学术界对敬谦语的研究尽管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果,但在系统性、发展性等方面尚有许多欠缺。刘宏丽博士借鉴了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成果,在断代的基础上对明清敬谦语进行了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面的多维思考,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  相似文献   
70.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基石。它内在地规范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习惯与行为模式、思维运行方式,是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仪礼》作为礼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其意义在于制定和遵守礼节,使个体的行为有章可循,使群体关系和谐融洽。研究《仪礼》对于现代社会也具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历史学考古学角度、内容角度以及其教育思想角度等方面来阐述《仪礼》,并对它与现代仪礼制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