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2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6篇
教育   29390篇
科学研究   2427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560篇
综合类   1955篇
文化理论   174篇
信息传播   1826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1339篇
  2015年   2041篇
  2014年   3292篇
  2013年   2540篇
  2012年   2698篇
  2011年   3488篇
  2010年   3032篇
  2009年   2928篇
  2008年   2769篇
  2007年   2219篇
  2006年   1516篇
  2005年   1124篇
  2004年   993篇
  2003年   876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467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分析了学生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翻译题中经常出现失误的原因,并通过实例分析,针对词汇量小、语法错误、母语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2.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3.
196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会议讨论有计划地出版中外文化遗产问题。会议认为,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我国整理出版中国古籍和翻译出版外国著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主要是出版的计划性不强,目的性不够明确,质量还不高。中宣部出版处根据会上讨论的意见,起草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  相似文献   
64.
中国现代文学用语体白话翻译剧本,始于薛琪瑛女士翻译的王尔德的《意中人》,王尔德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噔美主义代表作家,其剧作在“五四”前后被陆贯介绍到我国,薛女士译作的主要功绩在地她使用语体翻译剧本,而且,在胡适倡导文学革命之前,薛女士已经发表了用白话的语体文翻译的剧作,其开启之功,亦应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65.
66.
立健 《上海集邮》2003,(8):45-45
广东梁有为问 参加国际邮展的展品中,说明文字都要译成英文,请问如何能把这一工作做好? 立健答 译好展品中的说明文字,确实是个难题,尽管当今懂英文的人士很多,但集邮展品毕竟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在一般情况下,颇难恰如其分地译准、译好,哪怕一些专门搞翻译工作的英语专家,也难等闲视之。现在把不同类别展品的翻译要点和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7.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翻译存在困难。本文认为翻译中存在困难和障碍,这只是可译性的限度。通过对可译性限度 和文化差异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可译性是相对的,而可译性限度是绝对的。翻译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个辩证关系的指导下充分理解文化 的差异性,并最大限度地找出传达原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浅谈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英汉民族思维的差异,通过对思维与逻辑以及思维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析,论述了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70.
张智中  刘玲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6):79-82,97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泽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与黑》法语原著、一种英泽、四种汉泽的抽样比较研究,来窥视许氏译文之个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