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调研、演讲式”考试法经过五次试验,证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优势表现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创新性学习观、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2.
庞大的考试规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突发事件的产生对考试立法提出了客观要求,教育考试立法已成为教育考试事业健康发展、考试工作安全运行的必要选择,已经启动的考试立法工作将是教育考试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3.
作为知识与金钱的一种违法交易,"枪手"现象已成为考试制度的一种顽疾.产生"枪手"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考试法的缺位以及现行规章规制的不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从目前的情况看,"枪手"现象已经超出了道德规制的范畴,并已经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而"枪手"现象的泛滥也为法律介入考试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可以说,"依法治考"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44.
职业院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在解决教与学盼双边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适当、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的最直接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工具.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的考试改革,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45.
资讯     
《教育与职业》2007,(10):112-113
07招收36.4万硕士研究生 录取率预计28.4%;教育部拟近期将考试法草案送审稿报国务院;厦门大学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超年限被勒令退学。  相似文献   
46.
国家教育考试现状透视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育考试中违法违纪现象的主要表现为泄题事件和有组织的考试舞弊、作弊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利益驱动和诚信理念的普遍缺失。《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为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提供了有益探索,在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时应当对国家教育考试的范围作扩大理解,应当明确规定针对考试违法违纪行为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细化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问责制"。  相似文献   
47.
李娜  李凤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148-148,F0003
着重分析了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广告设计实践课程具体的教学方法,即综合考试法、模拟训练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事例的详细阐述,揭示了这些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青年教师》2005,(9):3-3
千呼万唤的《考试法》草案日前完稿,目前已经交至国务院法制办审查,并将报至全国人大等待最终审议。日前,记者就《考试法》的内容、法律责任独家专访了草案的课题组成员。  相似文献   
49.
"依法治考"与教育考试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审议中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这一立法背景,对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一要全面理解"依法治考"的内涵,"依法治考"不仅是治考生,也要治考官。惟有如此,才能推进教育考试行政的法治化进程;二要说明立法只是"依法治考"的第一步,还应该重视执法,实现法律实效。考试作弊成因繁复,道德成本的约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除了法治化之外,还应将外在的法律规范内化为人们行为的习惯。  相似文献   
5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着许多作弊现象,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自考考试制度设计不合理、处理考试作弊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考生缺乏诚信等原因。要解决这些弊端,应纠正用人单位唯学历是从的做法,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快立法进度,加强道德教育,加大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