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6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蓬博 《精武》2002,(3):18-19
后手直拳与前手刺拳相比,优点在于,当后手直拳发力时.加速的距离较长,所以威力远远大于前手刺拳;缺点是由于后手直拳出拳距离远,容易被对手察觉,从而躲开或发起反击。右直拳是右撇子拳手的有力武器,其威力轻则可使对手因遭到打击而丧失部分战斗力,重则可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所以历来被右撇子拳手视为法宝而勤修苦练。  相似文献   
72.
跆拳道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搏击术,在出腿攻击时,应该两腿交替运用,彼此策应。才能达到防身制敌的目的。在和对手对峙过程中,由于双方的位置、角度、距离不断变化。因此需要选择相应的腿法攻击,以提高腿击的命中率。下面介绍七种单一腿法制敌技术,供跆拳道爱好者选用(注:白腰带为敌方,黑腰带为我方)。  相似文献   
73.
通过现场观察,对2004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腿法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女子散打运动员腿法技术使用单调;防守反击为主,主动进攻不足;进攻部位单一,缺少变化。由此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促进女子散打运动员腿法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考试周刊》2016,(37):109-110
武术散打比赛中竞赛规则对技法要求、得分标准非常严格。2014年的散打比赛规则取消了先后倒地,运动员比赛中应用腿法进行攻击在得分上有了巨大的提高。在散打训练中运动员要根据现行的散打规则进行有效的实战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掌握规则中规定的有效得分标准与判罚,在比赛中能否应用有效的得分方法进行有效打击是比赛可否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凭借四部半的电影,奠定了国际功夫巨星的地位;他凭一身真功夫,尤其是那出神人化的腿法.开创了功夫电影的新纪元;他将“kung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将中国的武术文化传播到西方;他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增进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他,就是李小龙。  相似文献   
76.
腿法的打击力量在散打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提高腿法的打击力量必须提高腿部爆发力,出腿的速度,腿部的柔韧性、协调性,提高打击的准确性和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7.
通过部分散打王争霸赛以及叻喃隆(皇家)拳场和仑披尼拳场的比赛录像,对运动员的腿法进攻技术和运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发展我国搏击技术做参考。  相似文献   
7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散打课程内容构建进行了研究.散打课程内容构建要遵循符合课程目标原则、简洁实用原则、民族性原则和现实性原则,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部分.其中,实践部分以"3拳"、"3腿"、"3摔"为主:"3拳"即冲拳、贯拳和抄拳,"3腿"即鞭腿、蹬腿和踹腿,"3摔"即勾踢摔、搂切摔和压腿摔.  相似文献   
79.
王志远 《武当》2008,(7):21-23
北斗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因构图状如龟蛇,而被称之玄武。《楚辞·退游补注》释曰:“玄武为蛇龟,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谓之武。”太极拳《各势白话歌》云:“上步就排七星拳”?说明“上步七星”势,上步后两拳交错封棚架打,下盘成右虚步铲踢,从侧面看,其头、手、肘、肩、胯、膝、脚七个出击点的位置,其形势布排恰似北斗星座天枢、天璇(墙)、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瑶)光七星,故名。  相似文献   
80.
郭文平 《武当》2009,(8):6-9
古传潭腿是拳脚的基本腿法和拳功,为诸功之母。潭腿起源甚古,人说它创自龙潭寺的武僧,或说它创自河南一位姓谭的武术家,又有说为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昆仑大师所创,名为临清潭腿,共十路。后发展为教门弹腿和少林弹腿等。总之,各家均有增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