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花鼓灯艺术相传最早起源于夏朝,上世纪30—40年代左右,在淮河中游的蚌埠、淮南、阜阳等地区形成了中心,并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多个县、市广泛流行。几千年来,在淮河流域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时期,花鼓灯的舞蹈、音乐和节奏方面都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记载了不同时代淮河人民生产劳作、风土人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及其强势文化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民间舞蹈文化赖以滋生的传统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变与挑战。本文主要对花鼓灯艺术中的音乐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研究花鼓灯音乐的成果进行综述,及对未来花鼓灯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安徽花鼓灯是中国汉民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主要角色有兰花和鼓架子,兰花是女角的总称,她的表演和技术水平是一台演出的重头戏,从某种程度上说,兰花的技术标志着花鼓灯班的整体水平。运用舞蹈生态学原理,从兰花丰富的舞蹈语汇中提取规律性的动律特征。真正领悟兰花的韵味,增强花鼓灯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花鼓灯承续道家生命哲学的乐生观念,艺术的道性特征非常鲜明,是较为充分地 凸显道家审美文化的汉民族民间艺术的典型.将花鼓灯艺术置于道家审美文化的视阀中进行 研究既是探索花鼓灯艺术特征、文化特质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深刻认识道家文化对消解当今"人类中心主义"主客体二元对立窘境所起积极作用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14.
花鼓灯是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并融合了歌舞、音乐和故事情节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的典范.保护好这样一个代表中国农耕文明主体形象的文化艺术,不仅是花鼓灯本身的需要,更是对于整个汉族民间歌舞保护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而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正是由于它的底层性,因此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凤台"陈派"花鼓灯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在花鼓灯的众多流派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从个人、生态环境、社会功能等方面探讨"陈派"花鼓灯艺术在历史上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对其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安徽花鼓灯舞蹈是淮河文化的民间艺术种类,具有开放性、节奏性、韵味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角,针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传承问题展开研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利用充足的思政教育资源推动高校学生的艺术水平与思政水平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提出创新发展安徽花鼓灯舞蹈、发展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内涵、重视课程思政与安徽花鼓灯舞蹈的融合原则,以及提升安徽花鼓灯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四项措施,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设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传承策略,为传承安徽花鼓灯舞蹈、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鉴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法,运用跨文化比较动作分析法、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探寻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与武术套路规范动作的历史渊源,从而探索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发展的当代路径。以兼具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特点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安徽花鼓灯为研究对象,对通过录像和照片采集的武术套路规范动作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花鼓灯的典型动作进行跨文化双向比较,从动作形态、演练礼仪及规则、传承方式、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动作名称、动作形态、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趋同,武术套路的部分动作形态、演练礼仪与规则、传承方式等与安徽花鼓灯也趋同。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具有"舞中有武""武中存舞"的身体动作的双向互证融合关系,这也再次佐证了"武舞同源"的观点。最后提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豫南花鼓灯是豫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艺术。由于豫南民间舞蹈所处的地域环境,形成了集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现象。文章采集了流布最广的固始、潢川和商城三个县的豫南花鼓灯的主要表演形式与代表性动作,并进行阐述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尽管当下有些传统艺术曾经一度遭遇了现代边缘化,但以花鼓灯为代表的淮河流域民间歌舞艺术传承传播态势良好,这种局面是由玩灯人横向自然普及机制、花鼓灯传承培养推动机制以及相关文化部门文化策略机制等生态化综合因素促成。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文化语境下,相关文化部门和群众文艺工作者应把握民间歌舞艺术的生态化规律和机制,并在文艺工作实践中予以不断地认知和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公共文化艺术事业。  相似文献   
20.
陈岚 《安徽教育》2011,(5):55-55
【正】幼师舞蹈教学有什么特点?它与专业舞蹈的区别在哪里?笔者多年从事幼师舞蹈教学工作,体会最深的就是一美是一切艺术的核心,舞蹈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同样也是幼师舞蹈教学的核心理念,即从开始培养幼师学生对"美"的领悟和鉴赏入手,从内心激起对"美"的追求和愿望,进而自觉学习掌握表现"美"的知识和技术,最后形成和提升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