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41.
通过对目前高校女生体育课程相对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现状,分析了花鼓灯健身舞引入高校女生课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理论依据,并认为它符合高校女生群体的特殊需要,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相一致。为此文中对这一课程的具体设置与相关安排进行了构建与探索,并希望以此能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面对花鼓灯艺术原生态环境在现代文明中逐步恶化的态势,我们需要借助于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的力量,结合其内在机制有效的自我调控,让这一繁衍了数百年的传统艺术形式重获生命并得到永续发展。为此,我们将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与民间舞体的内应机制比较分析,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国家在场在花鼓灯传统仪式变迁中的功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前有关花鼓灯歌的研究主要围绕灯歌的分类和社会功能、灯歌意象的文化内涵等展开。对于灯歌的语言特色少有阐述。文章从花鼓灯歌的语言形式入手,概括了花鼓灯歌的语言具有四大特点,即多用方言口语;多用衬字、衬词和衬句;首句常押韵、以方言读音选择韵脚、多用宽韵和洪声韵;经常使用比兴、夸张、谐音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4.
《滁州学院学报》2015,(6):131-133
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生态花鼓灯舞蹈的生存土壤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原生态花鼓灯舞蹈从艺术的角度历时性的记载了淮河流域汉民族的文化变迁,蕴含丰富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运用多维舞种理论与实践加深学生对安徽花鼓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5.
46.
皖北花鼓灯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花鼓小锣、花鼓灯和花鼓戏构成的"风阳三花",彼此在内容、形式和流行范围,以及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大不相同.就其渊源而言,花鼓灯之"打花鼓",主要源于唐宋时期"打夜胡"和"打讶鼓";花鼓灯表演中的岔伞(即灯伞),一则脱胎于明代城隍祭祀衍生出的"三巡会"中的黄罗伞,同时又与讶鼓表演中的帷伞有关,而民间社事活动--社火,则为花鼓灯的表演提供了一个契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鼓灯表演逐渐成为上元节等社火的主要形式和内客.在其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皖北花鼓灯经历了一个由祈禳、敬神、娱神到娱人、自娱的转变过程,并最终成为皖北民众的"狂欢文化".  相似文献   
47.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48.
李岩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9):71-72,80
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鼓架子的部分唱腔、动作显得单调不足。为此,怎样改进花鼓灯教学方式,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通过运用“动态切入法”理论,对鼓架子风格特征的形成与鼓架子训练价值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9.
盛力敏 《新闻世界》2010,(7):268-269
花鼓灯是流行于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有歌、有舞、有锣鼓等打击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它是中国9亿汉族人创造的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汉族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体育艺术化内涵、价值及对全民健身项目艺术化发展关系的阐述,以花鼓灯健身项目为实证,分析其在创编过程中对传统花鼓灯艺术文化中的手法、身段、音乐等艺术性方法及其艺术文化内涵的运用与借鉴。结论认为:有效地将体育、舞蹈、音乐及地域文化等不同的素材、艺术样式和方法技巧融会贯通,有利于全民健身项目艺术性的有效提升和拓展,推动地域性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与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成为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