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3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福建清源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出福建清源山药用蕨类植物有15科21属26种;对其分布及利用价值作了阐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2.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属Lygodium 1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 外,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1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比较观察。海金沙属孢子为三裂缝,少数为单 裂缝,其表面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①瘤状纹饰,海金沙属多数种类的孢子具此类型;②表面平滑,L. palmatum、L. subareolatum、L.yunnanense、L. volubile 等属此类型;③疣状纹饰,L. dimorphum、L.digita- tum、L. kingii等属此类型;④网穴状纹饰,L. scandens,L.reticulatum等属此类型。网状纹饰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是由外壁形成,其余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由周壁形成。此文还对海金沙属的孢子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8属5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铁角蕨科植物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半圆形、宽椭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极轴长17-41 μm,赤道轴长23-60 μm。外壁光滑。周壁较厚,由周壁形成孢子的表面纹饰。主要纹饰类型有6种: (1)窗孔状纹饰。铁角蕨属Asplenium的厚叶铁角蕨A. griffithianum、北京铁角蕨A. pekinense、肾羽铁角蕨A. humistratum属于此种类型。(2)脊状纹饰。铁角蕨属的假大羽铁角蕨A. pseudolaserpitiifolium、毛轴铁角蕨A. crinicaule等7种属于此种类型。(3)翅状纹饰。铁角蕨属有14种属于此种类型,如江南铁角蕨A. loxogrammioides、齿果铁角蕨A. cheilesorum等;细辛蕨Boniniella cardiophylla、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水鳖蕨Sinephropteris delavayi、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疏脉苍山蕨Ceterachopsis paucivenosa和药蕨Ceterach officinarum也属于此种类型。(4)翅脊状纹饰。有铁角蕨属的21种和巢蕨属Neottopteris的6种属于此种类型。(5)角状纹饰。阔足巢蕨N. latibasis属此类型。(6)丝毛状纹饰。只有阔基苍山蕨Ceterachopsis latibasis属此类型。从孢粉学的角度对该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西藏科技》2005,(5):58-58
由四代植物学家辛勤耕耘和通力协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植物志》日前全部出版。这部旷世巨著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包括9000多幅图版,共计5000多万计,126卷册,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45.
《中国科学基金》1994,8(2):131-13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秦仁昌的研究成果“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荣获第六次(1993)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科属几占世界总数90%。研究中国蕨类植物不但对我国蕨类植物在科研、教学和生产应用上,提供科学的系统信息,也将促进国际上这一学科的发展,推动探讨日趋自然的亲缘谱系,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46.
通过实地调查,在校园内共发现维管植物71科294种.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289种.  相似文献   
47.
药用蕨类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蕨类植物多糖复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如抗肿瘤、免疫促进、抗凝血、抗溃疡、降血糖、血脂、抗炎抗疲劳等作用。该文对紫萁、芒萁、半边旗、海金沙等几种蕨类植物多糖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蕨类植物多糖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8.
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已出现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结构极为简单,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生活在水域中。到了4亿多年前,由于气候变迁,生长在水里的一些藻类,被迫接触陆地,逐渐演化为蕨类植物,这是最早登陆地球的植物。 最早的陆地植物主要是裸蕨类。刚登陆时,它们既无根又无叶,仅是一  相似文献   
49.
河北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1种、1变种蕨类植物河北分布新记录,它们是:禾杆蹄盖蕨Athyrium yokoscense(Franch.et Sav.)Christ.和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Schott var.remotiuscula(Kom)Kom。  相似文献   
50.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海南岛蕨类植物有56科、140属、438种,其中有8个优势科.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得知,海南岛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的97.5%、属的92.5%、种的83.6%为热带分布类型.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分析,它们分属于5个生态分布类型.并根据其用途,把海南蕨类植物分为观赏蕨类、药用蕨类、食用蕨类、工业用蕨类、手工业用蕨类等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岛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如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宣传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