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1748篇
科学研究   1447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336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72篇
信息传播   43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41.
2010年11月20日,武警西藏林芝森林支队察隅中队的9名退伍老兵告别警营,踏上返乡的旅途。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大雪让返程的路变得愈加艰险,带队的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政委唐映慧、林芝森林支队政委潘宝纯双双紧锁眉头:海拔4800米的德姆拉山上会不会有积雪?坡陡弯急的盘山道如何走?  相似文献   
142.
觉果 《新闻实践》2005,(10):56-56
9月23日,拉萨举行西藏电视台成立20周年活动。  相似文献   
143.
谊醇青稞酒,情浓酥油茶.1974年7月,我们复旦10多位教师和上海其他高校共40位首批援藏教师,跨上了西行列车.难忘的两年西藏生活真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相似文献   
144.
王黎 《兰台世界》2007,(8X):65-66
本文就佛教对藏文图书的形成、藏文图书生产方式及藏区寺院藏书、佛经目录的编撰、佛经典籍的分类等几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勉之  永亮 《档案时空》2007,(9):10-14
张经武(1906-1971),又名张仁山,1906年7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酃县沔渡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的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驻  相似文献   
146.
147.
绝处能生     
1995年,我正当壮年,万科地产也登上中国地产龙头之位,医生却告诉我:"你的腰椎长了血管瘤。若再如此忙碌好动,血管—破,你的下半身就得瘫痪了。"医生建议我"多静少动,最好坐轮椅"。我说:"那可不成,还没瘫痪就坐轮椅,怕是不瘫痪也吓瘫痪了。我不怕瘫痪,等真瘫痪了再坐轮椅也不迟。"其实,还有个想法我没说:在坐上轮椅之前,我得把今生最想做的事情做了,那  相似文献   
148.
雪石 《对外大传播》2007,(10):16-18
2007年7月9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大传播》等十一家中央媒体在国务院新闻办的组织下赴青藏铁路沿线采访,历时十天。 无论是外国媒体关于“生态移民生活状况”的质疑。还是关于“西藏文化是否汉化”的担忧,抑或是对“西藏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的误解,当记者踏上青藏高厚的时候,都依据所在媒体的特点,通过各自视角,寻找着不同的故事。《西藏之窗》从2007年第九期开始,陆续选登了记者深入青藏两省区实地采写的稿件,敬请读者关注并与我们互动。信息反馈请发至dachuanbo@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49.
2007年3月30日,由河南省作家协会和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李爱华纪实散文《西藏日记》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协、河南省文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部分原赴藏支青代表共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西藏日记》由现代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反映上世纪60年代郑州青年学生奔赴西藏高原,参加屯垦戍边建设的作品。作者李爱华15岁进藏,从一个普通的支边青年成长为一个党的基层工作者,风风雨雨走过40年。她忘不了在万里高原上屯垦戍边的激情岁月,忘不了参加西藏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住在藏胞的帐蓬里与他们同吃同住的日子,忘不了雪域高原上那些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忘不了风雪弥漫、苍凉古朴的雪山、丘陵、草地,更忘不了工作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那些孔繁森式的援藏干部……于是,她凭着追忆,把当年和支边战友的故事一个一个真实地记录下来,以纪实散文的形式,写出在西藏高原那段值得纪念的历史足迹。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给予《西藏日记》较高评价。大家认为,李爱华的作品思想纯净,文风朴实,语言细腻、质朴、感人,是对传统精神记忆的唤醒,使人再次回想起那充满理想与激情的青春岁月。而该书的出版,也填补了国内至今写支青生活涉及到东北、西南、中原、西北等多个地域而唯独没有西藏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0.
On the occa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on May 18, the Ten Best Museum Exhibitions of the Year were released, a competition sponsor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and co-organized by Chinae Museum Association, Xi'an Municipality and China Heritage News. The exhibition "Buddhist Sculpture 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a" by the Capital Museum in Beijing won the "Best Production " aw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