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49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古代史书、笔记、小说以及诗歌中记载和描述了许多无目的游走的行为。本文认为,这类文字表述中隐含了古人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认知以及超越的过程。反应到具体创作中就是无目的行为被潜在的文化传统逐步改造并诗意化,即由最初的彷徨苦闷转而为随遇而安的自适恬淡,由被迫无奈的宣泄变为主动自觉的享受。这一诗意化的进程集中体现在唐代以来大量出现的访人不遇题材的诗歌创作中,进而丰富了我们的诗歌传统化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2.
郁达夫是一个在创作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作品强烈的主观抒情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他的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他小说的抒情性特征。本文以《沉沦》为范本,从感伤美和病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浪漫美和诗意美、抒情的散文美四个层面来品味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03.
很长时间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都处于一种沉闷的状态,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以考试为纲。这样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本该拥有的人文性消失了,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字知识的同时感受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4.
蒙木 《全国新书目》2010,(13):74-75
《恋爱中的女人》,是我阅读劳伦斯(1885—1930)的第一本书,温婉的诗意令人回味,让我想起简·奥斯汀、伍尔芙和曼斯菲尔德。他们把一个庄园、一个家庭里看似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日常生活写得如此细腻情深,折服了无数读者和批评家。  相似文献   
105.
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中的政治化说教与一味强调工具性、实用性的机械化训练,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窒息了创造性,泯灭了诗意化的体验.本文从传统文化的积淀、诗教的历史及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诗意化生成的可能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6.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歌名篇,它们以精炼,优美,讲究的语言展示着圣贤先哲们的非凡智慧,抒发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导语】人类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足以显示人类改造自然的本领,但正是这自己建起的堡垒,让人类远离了绿色  相似文献   
108.
清朝有位养生学家,名叫石成金,著有《快乐天机》一书,其中有篇《快乐五法》,提醒人们及时捕捉快乐。其五法为:一、登山之乐:闲时攀山,在山石上一坐.看白云变幻,不亦乐乎?二、看山之乐:观绝妙山色,心旷神怡,忘乎所以.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09.
那次,我和十几位文友应邀到山西省的杏花村汾酒集团采风。勾留数日,诗酒风流,饱谙"诗意的栖居"的雅趣。那里多的是花香鸟语、绿树荫浓、安宁静谧的田野风光,而少有城市的喧嚣、纷乱、  相似文献   
110.
张怀存 《小学生》2010,(2):24-29
主持人语 亲爱的读者,你们好! 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一位我的好朋友,她的人、诗、画、文字和她的名字一样:博大而富有诗意。和她在一起交谈,会让你豁然开朗,温暖如阳光照射一般。她是张怀存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