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4700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33篇
综合类   12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功因素中,心理素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做人,而心理素质就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质。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生理发育已接近成熟,而心理发育却处在一个很不稳定的阶段,若处理不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体育教学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活动,对学生身心素  相似文献   
22.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标体系构建与整体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体现人文关怀为目的;以营造竞争合作、健康快乐、活泼向上的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阐述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整体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Louis  Tohertoff  黄静雅 《钓鱼》2008,(7):60-60
闲暇时,如果想让孩子拥有一项有益身心的爱好,钓鱼是当仁不让的首选。不过你要是想让他们对钓鱼产生兴趣,有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人类的攻击性、人性的解放、人的基本需要、身心和谐原则和体育活动对人类社会的适应等五方面来分析社会心理因素与体育的关系,阐明了时代需求影响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原因,揭示了体育发展的微观社会心理基础.指出体育活动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体现了人类的最高理想,反映了人类的本性.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社会中必将进一步发展.同时指出,身心和谐原则是促进和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5.
课的结束部分,是课的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束部分安排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6.
从人体运动生理及心理学角度,阐述了体育教学的特殊过程。由运动中人体生理变化特点看,运动机能一般经历上升,上升后的维持,及下降阶段,相应地,体育教学也存在着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结束阶段。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体育教学应该是由集中注意、引起动机、激发情绪、磨练意志四个有机组成部分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27.
我们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方式。Python语言凭借其自身特点能有效支持跨学科的教学问题解决,尤其与数学学科特点高度相符,在解决数学学科教学问题上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基于Python的“一元二次函数图像”具体教学活动设计,为广大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29.
体育是高校重要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任务,同时又必须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加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阳光体育运动、校内外体育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0.
1引言 工作压力是任何工作所难免的,当个体察觉到工作环境中的特性、要求、期望现象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个体感受到威胁或产生消极的情绪时,必须付出额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即形成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的产生,有其正负面的效应。正面效应即可让个人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负面效应即会引发工作倦怠与精力耗竭的现象。个人与组织如果不重视工作压力问题,无法采取适时、适当的措施来缓解,负面效应就会大于正面效应;反之,如果能了解工作压力的来源与其影响,并能给予有效、合理的处理,则能化阻力为动力,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将有莫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