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184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27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非投掷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动"字上:摆动和制动,下面就从这两个动字上做简单的分析。一、非投掷臂摆动的作用1.可以提高身体转动的速度在预备姿势时,整个左侧的动作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汪子文 《体育师友》2010,33(6):67-68
由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2008)中规定:铅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5毫米),从投掷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  相似文献   
103.
以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如下:巩立娇滑步技术阶段具低起投速度,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动作幅度小、躯干下压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技术阶段保持了铅球与身体重心的同步运动节奏,躯干保持滑步姿势的能力强;动作幅度大,身体重心起伏小,运动速度稳定的技术特点;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与铅球运动速度节奏合理.具有用力时间短、动作幅度大、出手角度小和出手速度快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4.
铅球运动对于爆发力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在实际训练当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于铅球技术动作的练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爆发力的训练。要解决上述问题,可采用对比试验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铅球运动成绩,为铅球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竹竿在田径教学训练中有很多应用,小小竹竿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在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中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效果良好。例如:在跨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过栏时,上体尽量压低,不要抬得过高以免影响过栏的速度,教师手持竹竿在栏的上空,让学生从竿下越过栏架。在短跑起跑教学中,为防止学生上体抬起过早,则可以手持竹竿放在学生身后,如果学生起跑后上体抬起太早,则会碰到竹竿。  相似文献   
106.
在推铅球技术中,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左侧支撑动作又是最后用力技术环节中重要的一个点。加强对正确动作的理解,掌握良好的最后用力技术对提高专项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铅球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把握铅球推球过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和发力的技巧,并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该动作的技术要领.本文试就高中体育的铅球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正确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推球技能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赵海涛  张唯一 《考试周刊》2009,(29):141-142
铅球技术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爆发力.超等长力量训练法是一种发展爆发力和速度力量的方法.本文作者就该训练法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肌肉爆发力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9.
采用近景定机三维摄像测量法、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济南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技术解析。结果表明:滑步阶段李玲左腿摆动与右腿蹬伸配合不合理,李玲与李梅菊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差值较大,影响了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过渡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速度均大于左髋速度,有利于髋横轴对肩横轴的超越和身体肌群的有效拉长。最后用力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右肩、右肘和铅球4个环节的速度逐渐增加,用力顺序合理,但加速能力不同。3名运动员铅球离手时左侧撑蹬技术均不甚理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屈髋屈膝现象,影响了用力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力学和数学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铅球投掷距离与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三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通过作图逐层对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了三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尤其是明确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影响,为科学的训练、选材以及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