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教育   2918篇
科学研究   316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296篇
综合类   410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作为一种生命全程的现象,依恋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但近半个世纪的依恋研究文献却相对鲜有儿童中期依恋的深入分析。与婴幼儿时期相比,儿童中期的依恋呈现出依恋行为频率、引发条件、依恋对象范围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给这个阶段的依恋研究带来诸多挑战,最后介绍了儿童中期依恋测量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2.
主要针对有抑郁倾向的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初步探讨以中、小强度健美操和跑步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缓解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中、小强度的跑步与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具有干预作用,对抑郁情绪状况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43.
刁东亚 《健与美》2024,(1):130-132
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夯实体育锻炼根基;以体育实践为平台,提升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以强体砺志为评价,树立学生锻炼自觉;以终身锻炼为目标,督促学生养成习惯等。此外,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政府政策、教师资源、课程资源、资金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保障下,学校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解中国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探究其演进路径与发展脉络,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锻炼心理学,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Ⅲ软件对CNKI收录的1 335条中文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科研数量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锻炼动机、运动处方、抑郁;研究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研究前沿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行为、精神卫生、自我决定理论、干预性研究、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中介作用和中介效应研究等方面,并从理论层面、方法层面、应用层面等多视角对锻炼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5.
自主性的建立是青少年心理成熟的标志。目前主流研究是从空间分离-个体化角度,简单地把自主性理解为认知、情感和行为选择上与父母的分离和独立,过于强调"分",忽视了"和"。对于亲子关系在自主性中的作用重视不够。青少年自主性是一把双刃剑,单纯强调分离的自主也会妨碍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的研究结合并立足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安全依恋理论,从积极关系和自我认同角度分析与批判精神分析的分离-个体化模式,从意志动机和积极关系影响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意志型自主,将自主理解为辩证的、父母影响的概念内涵,解析自我意志型自主的心理健康内涵和积极功能,并诠释在集体和个体主义下的跨文化适应性,最后阐发自主理解的转变对未来研究和青少年教育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46.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作为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高校体育界以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47.
《湖北体育科技》2018,(8):731-734
探索高职学生锻炼意识的现状与锻炼坚持行为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对547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锻炼意识在性别、地域、年级上存在差异,高职学生锻炼意识与锻炼坚持行为显著相关,锻炼意识可以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其中,锻炼控制感是预测锻炼坚持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48.
源自促进个体健康探索的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促进个体参与和维持身体锻炼行为是当今西方国家有关身体锻炼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的转变过程,研究人员构建了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通过行为转变过程的研究可以设计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干预方法,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中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确定锻炼倾向、自我认知、锻炼结果认知、外部强化、行动因子、锻炼条件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4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自我归因、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归因不仅能够直接预测锻炼行为,而且还能够通过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起间接作用,三者之间是一种顺向互动的促进关系;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可控的因素(能力和努力),自我效能感将得到增强,锻炼行为的效果明显,但如果把成功归因于任务或运气等因素,自我效能将得不到增强,锻炼行为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0.
采用"划字测验"、"瑞文测验"、"BFS心境测验"、"SCL—90测验",对经常参加运动锻炼与不锻炼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锻炼能够延缓老年人智力的衰退,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调节老年人的情绪,使他们愉悦、乐观等良性情绪显著提高,愤怒、激动等消极情绪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