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篇
  免费   4篇
教育   2010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一度应邀访问台湾数月.某天在台北市的永康街闲逛时,我无意中闯人一位陶艺师的工作室兼店面.老板看起来五六十岁,面容清癯,精神矍铄,穿着旧式布衣,像一位热爱诗歌的老农,我竟然想起陶渊明!  相似文献   
132.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开创了田园诗风,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为了弘扬、传承和发展陶渊明思想文化,笔者探讨了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与原则,并从数据收集与选取、库结构搭建、纸质文献数字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网络实现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与实现一个完备的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3.
林琼华 《大观周刊》2011,(35):28-28
中国文坛,人才辈出。陶渊明出身在东晋,其诗文、诗品、人品都趋于完美富有魅力,可谓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遗世独立的大诗人,博采众长,自铸新词,形成独树一帜的田园诗派,其平淡自然的诗歌特点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创作的田园诗作至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高峰。特别是他的《归园田居》,更以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辉映全篇,但陶渊明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相似文献   
134.
文章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陶渊明与束皙在创作主题、艺术风格、歌咏题材、创作模式、四言诗创作、悼亡作品、时人评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陶渊明、束皙与汲冢书、《穆天子传》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5.
正难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难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难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释然。①试问谁的一生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像在人生的大海中扬帆起航的船,触礁在所难免。可贵的是,在经历与承受人生的苦难时,能够勇敢面对,并重新扬起人生之帆,怀着对大海的无限热爱再次起航。这才是精神的成熟。②  相似文献   
136.
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这个人生的终极问题,睿智淡定的孔子冷眼旁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多愁善感的苏东坡长叹不已:“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浪漫飘逸的李白想拉住飞逝的时间:“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洒脱达观的陶渊明则自我激励:“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相似文献   
137.
陶渊明:淡泊处世,宁静致远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名门望族,但到他的时代家境已日渐败落。他从29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  相似文献   
138.
正一般学生刚刚接触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无论难度如何,都有点排斥心理。因为首先是有好多生僻的字词,再加上阅读起来不顺畅,就会极大地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对文言文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上下功夫,讲解时深入浅出,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一、设计好背景导入在教授文言文课文时,教师可先讲这篇古文的历史背景。用当时的背景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上  相似文献   
139.
正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即重视思考,不懂就问,提倡经常巩固复习。二、"假物"读书法。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三、"精至"读书法。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 ,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四、"不求甚解"读书法。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五、"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0.
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讨论《桃花源记》中反映出来的叙事矛盾与叙事真实,并重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文中的叙事矛盾与叙事真实,才能更好地解读陶渊明的行文思想,进而完整地展现《桃花源记》的艺术魅力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