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378篇
科学研究   218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380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21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733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客观物象、事象入诗即成"意象"。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分析人类的创新思维有独到之处,为诗歌分析解读以及诗歌翻译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理论框架。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时,可以尝试将意象组合作为翻译单位,通过语言形式的转换,尽量使原文中的意象得以在译文中再现,在译文中建构起类似于原文中的意象组合,以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2.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43.
目前对语篇连贯的研究颇多,但对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大多从传统修辞之类的衔接手段来探讨。而诗歌作为一种高端语言艺术,其语篇连贯的生成(作者)和理解(读者)不是单靠语言形式上的衔接,而需语言使用者(作者/读者)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心理连贯机制,激活相关百科知识才能有效完成。从认知诗学的研究理念——促成更好的作者和读者,以Langacker的意象识解理论为指导,围绕认知域选择的影响因素,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进行语篇连贯研究。  相似文献   
144.
唐代诗歌中的“仙人掌”意象,内涵丰富、韵致独特。首先,“仙人掌”在唐人笔下,意指汉武帝神明台上的承露“仙掌”。唐代诗人借“仙掌”捧盘之事典,既讽刺了汉武帝佞仙惧死的荒谬举止,又抒发盛袁无常的历史沧桑感。其次,“仙人掌”又指西岳华山之上的“仙人掌”峰,唐人在描写华山时,往往提及“巨灵掌劈华山”的神话传说,该传说为“仙人掌峰”蒙上了一层神秘瑰奇的美丽面纱。再次,在唐人那里,“仙人掌”还意指荆州当阳县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  相似文献   
145.
黄承基 《课外阅读》2011,(8):247-247
幻想有时是虚无的,不确定性的,但情感一定是真切的。我们可理解为“深层意象”。那么,“外的原素”的“声”与“色”则是韵律,也是“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和“深层意象”合拍,才能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6.
刘俊 《课外阅读》2011,(8):248-248
王维的诗歌既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又有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秀丽隽永的诗风。他以画八诗,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也因此使他的诗歌能够给读者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本文将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之上,对其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47.
案例背景:来访者小松,男,小学五年级学生。因经常偷窃,管教无效,由父母带来咨询。父母外出务工多年,初中文化水平。一、父母的困惑小松母亲说,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偷东西,原来是偷手表、mp3、mp4、收音机等小件物品,现在发展到偷钱、手机。我们不断地向失窃者赔礼道歉,丢尽了脸面。他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没有抓到"现形"就死不承认物品是他偷的。他的房间  相似文献   
148.
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在英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善于运用醒目而新颖的奇思妙喻,而约翰.多恩更是将这种方式推向极致。本文将围绕多恩的此种写作方式进行论述,简要分析"圆规"的意象,兼之以欣赏多恩的优秀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49.
2013年余华出版了长篇小说《第七天》,小说取材于社会现实,揭露了当代中国众多的黑暗腐朽的社会现象。作者运用荒诞的笔调,讲述了中国普通民众生存的幸福和困难,营造出温馨和残酷相互交织的氛围。余华将日常的新闻事件写进文学作品,几乎零距离地贴近社会现实的叙事态度,使得作品一出版便出现了许多批评指责的声音,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和读者给予了肯定赞赏的评价。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倒叙手法、意象分析、悬念与伏笔的设置等方面具体论述《第七天》的叙事特色,侧重对《第七天》的艺术价值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150.
在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中,通俗的情节通过精致的比喻和意象而传递出了超越文本的深刻内涵,那就是作者对人性与生命更为深刻的理解——人是孤独的个体,生命是苍凉而无奈的,挣扎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