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4篇
  免费   10篇
教育   3268篇
科学研究   15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262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4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革命变革,就在于它通过对传统哲学形上本体的批判、消解与重构,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奠定了哲学发展新形态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一切旧形而上学,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弃关于“解释世界何以可能”问题的物质本体论寻求,而是更着力于“改变世界何以可能”,以寻求现实解放的道路。这一寻求“改变世界何以可能”的本体论诉求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哲学是革命的、实践的哲学。它以西方传统哲学追求人的真、善、美为宗旨,包含丰富的人学思想。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话题和核心内容,人学是贯穿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83.
从现象学"朝向实事本身"意涵出发,透过现象学的观点,重新思考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自然主义缺陷,进而考察国民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立场,马克思正是在"朝向实事本身"的指引下,实现"异化"或"物化"的"实事化"(Versachlichung)视野的转换,最终克服了国民经济学的自然主义本质,即相对主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实事化的探究,建立了一门真正的人的自由的科学。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文学”的思想,是在“世界主义”流行的18世纪产生的。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不是一个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在内的文化概念,它植根于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等全球化物质基础上的现实和必然。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剔除民族间的隔阂,克服本民族的局限性,互通互利,把各民族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变成世界各民族都能共同欣赏的公共财富。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的《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萌发着人的意义世界中的自由解放精神和从内心的精神自由到社会的现实自由的实践追求,萌发着自由哲学的世界儿和世界的自由哲学化,即全人类的自由解放的崇高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宣言,是马克思学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86.
张拉庆  李春梅 《现代语文》2006,(11):124-124
色彩是画家情感流露的记号,也是画家用以表露心声的语言。而色彩感,正如马克思所说得那样:“乃是—般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们在感受色彩的时候,会产生某种联想,赋予色彩以特定的内涵,从而产生美感。学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世界,红彤彤的旭日,初春嫩绿的白云,湛蓝的大海,飘逸高远的白云……这一切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的美,更使作家面对这一切时,不由得生发出绵绵不绝的遐思,从而妙笔生花,色彩绚丽。  相似文献   
8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仍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外部体现,人民需要的满足仍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88.
本文认为马克思“纯粹经验的方法”,是通过对抽象的经验方法和思辩方法的批判提出的,是直接性与反身性的同一,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同一,是对独断论的根本变革。通过“纯粹经验的方法”获得经验的原始事态,即人与自然原初统一的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本体实践的真正内涵,另外,本文还对“纯粹经验的方法”与辩证法,现象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9.
追求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青年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不断深入地探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分工是异化产生的根源,进而在对分工的探讨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并指出消灭分工是消除异化,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