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86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69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的政治活动中心,又是最高的艺术殿堂,艺术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上的阐释,在这里得当了最有效的实证;人民大会堂里的中国画如果被称谓“艺术的国家形象”,确切地说是最能代表着“国家的艺术形象”;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展示场地及其化内涵,都可以说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领导人,两人的长期合作基础奠定于中央苏区时期。本文主要论述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以务实的精神,在中国革命的认识和实践上对中国革命的诸多问题达到了认同,也建立了真诚的同志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对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影响巨大,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保证社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词是中国古代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体制有别于古体诗、近体诗、散曲和自由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词体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诗体的独具的美学特质,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貌类型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对人才流动问题有许多精碎的论述,他指出,人才要合理流动,在国际领域里,实施人才引进和输送,在国内,允许和鼓励人才跨行业,跨地区流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是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继承小平同志光辉遗志,高举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最具价值的事情。在实际中发展和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最为显的特点和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想全面实现十六大确定的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发扬小平同志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材料表明,战国秦汉时期南方楚地存在着很多里。里皆有其社,社主又有“地主”、“侯土”等异名。围绕着里社的巫术活动十分盛行。从战国至汉代,里、社合一之制基本得到沿续,然而里、社分离的历史趋势已明显存在。西汉晚期,民间百姓在里社(官社)之外另立私社。东汉初年的《序宁祷券》证明了此种私社的存在,西汉中期邗江汉墓的《神灵名位牍》和秦朝末年的周家台秦简《日书》中关于私社的内容,比文献中唯一一条材料(见《汉书.五行志》)要分别提前36年和177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荆楚文化内容丰富,对荆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文化与教学的融合愈加密切。以具体学校的教学为对象,以"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以"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及"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为荆楚文化精髓,就荆楚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新发展。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