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07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对语篇连贯的研究颇多,但对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大多从传统修辞之类的衔接手段来探讨。而诗歌作为一种高端语言艺术,其语篇连贯的生成(作者)和理解(读者)不是单靠语言形式上的衔接,而需语言使用者(作者/读者)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心理连贯机制,激活相关百科知识才能有效完成。从认知诗学的研究理念——促成更好的作者和读者,以Langacker的意象识解理论为指导,围绕认知域选择的影响因素,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进行语篇连贯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篇应该具有连贯性,语篇连贯是依靠语篇衔接关系建立起来的。实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机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而隐性衔接则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二者相间使用,相互补充,促成整个语篇连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14.
论篇章连贯     
连贯是个有争议的概念,若干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作过论述.语言大师们的见解各有千秋,但又都不甚全面,有些则需要补充和修正.现对Halliday和Hasan提出的连贯理论从三个方面作了评述与补充.认为连贯是情景语境内篇章的最终整体效果,也就是说,当篇章在内部、外部、线性、不同层次上都衔接时,该篇章就形成了一个语义整体;当衔接关系与情景语境相连时,篇章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两个条件均具备了,篇章也就连贯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年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我国的语篇研究者在介绍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衔接的手段、层次 ,连贯的标准及分类 ,以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提出了补充和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式 ,也有的研究者应用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中英文对比研究 ,试图寻找某些翻译时可以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歌唱的连贯性是歌唱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声乐学习者常遇到西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歌唱技巧、心理、情感三个方面谈谈歌唱中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四能级原子的自发辐射。原子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其必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衰变,产生自发辐射现象。本文针对四能级原子仅存在自发辐射的情况,基于量子力学和Kraus算子理论,利用约化密度矩阵方法,得到四能级原子自发辐射的密度矩阵元演化规律,从而分析量子态相干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语篇连贯分为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显性连贯具有语篇形式上的体现,而隐性连贯的解释依赖于语用含义。Austin的“言语行为(speechact)”、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和语境(context)的相关理论等均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语篇隐性连贯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高中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若只重写作结果或过程,或两者兼顾,都很难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以篇章语言学的主述位、主位推进与扩展、句际与段际关系类型、衔接与连贯等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解读--讨论--模仿--构建"综合教学模式,注重感知、认识、学习、模仿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知识体系,如信息结构、主题思想、主位的推进与扩展、细节的逻辑安排、句际间的衔接、意思的连贯、结构的层次安排等,在此基础上再建构语篇、培养写作技能,效果可能会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20.
语篇连贯性是语篇组织的基本特征,是语际翻译的本质属性.结合理论与实践,从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的认知与映现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