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66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66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人体"生物三节律"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生物三节律”是人体内在的一种客观规律,它也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指出:根据运动员生物三节律的具体情况来制订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将有利于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从而提高田径队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432.
文章在对高职生毕业实习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毕业实习工作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3.
通过对大学生干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田野调查,发现大学生干部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基础性的责任意识,大学生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434.
文章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集中见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5.
根据英语语言学中的语场理论对外贸英语的语场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语场特点对外贸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6.
2000年由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和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共同合作,一个为期9年的侗汉双语教育实验项目在贵州省一个名叫宰荡的侗族村寨举办。项目推行至今已有6年。2004年,笔者首次对项目进行考察,经考察后认为,双语教学成果较好,它在保护侗族传统文化方面是一种有效形式。2005年,笔者再次前往宰荡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到第五年,侗、汉双语教学接轨较好,双语教学进展依旧令人鼓舞,而且继续发挥保护传统文化的功能,但也面临着如何对双语教学进行评估的问题。如今,又一年过去了,项目的进展如何,它又面临哪些新问题,评估问题能否找到解决方法,为此,笔者第三次进入宰荡村进行考察,本文即为此行的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437.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基于北京市“开放辅导”三年多的“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历程,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其在线教育场域的生成、边界松动、重构扩容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和启示如下:(1)价值共识是“互联网+教育治理”顺利开展的观念性基础;(2)追求教育子场域自治是“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进方向;(3)面向多主体的教育资源建设是解决“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矛盾的关键;(4)教育治理主体行为的变化是“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场域”演进的内生动力;(5)优化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38.
从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抒情方式、细节描写、结构、风格等艺术侧面将《田野的风》与无产阶级学名《毁灭》、《铁流》进行多方位比较,以从中窥测20年代中国革命学在早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学范围内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439.
高等电磁场理论是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是本科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深化和拓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物理模型、物理现象对概念和公式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电磁场理论的概念理解可以更加深刻、更加物理。通过初步实践该课堂教学方法,发现该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40.
ABSTRACT

Student learning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applied experienc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articulate personal and educational impacts experienced by students during a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challenging international adventure-based field school. Nineteen students and two faculty members participated in a three-week applied course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ltitude on human health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an adventure sport expedition in the Andean Mountains of Bolivia, South America. The field school design was intended to optimize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cross-disciplinary applied curriculum and research. Written journal assignments, data from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s and researcher observ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er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applying ‘real-world conditions’ can promote student growth and learning. Implications for field school design, pedagog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ollege administration of field schoo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