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71.
To date, most of the work on the occup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has been comple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and describe the occup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German PE teachers who were trained prior to unification of the two German states and worked in both their old nations and the new Germany. The two research questions we attempted to answer were (a) What were the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of West German (WG) and East German (EG) PE teachers? and (b) What factors influenced these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Participants were five former WG and five former EG teachers.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four qualitative techniques (formal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document analysis, film snippets) and analyzed by employing analytic induction and constant comparison.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distinct and different patterns of socialization for the former German states. The WG group possessed conservative teaching orientations nurtured during their childhood and youth and reinforced during their training and by their school cultures. Perceived changes in German society and culture led to slight modifications of these orientations over the teachers’ careers. Prior to reunification, the EG group possessed a high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primarily honed by the politics of the state. The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of WG teachers were relatively unaffected by reunification. In contrast, the transition to a new system was emancipating for four of the EG teachers who shifted to a teaching orientation. Conversely, the transition wa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for one of the former EG teachers who partially retained his high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and strategically complied with new national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77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制度进行调查,指出,德国学校教育以整体与开放的大体育观为指引,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政府、学校、俱乐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为青少年的体育事业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指出,应更新观念,以"人本"理念作指导,着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和终身体育习惯;进一步完善场馆建设与运行机制;适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共同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73.
介绍了德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研究和课程教学情况,并时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对提高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有着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三个模块的“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的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774.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有赖于政策支持和长效机制.德国企业积极、高效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得益于五大动力机制,即多元驱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社会自治,校企利益均衡的协调沟通机制;双轨结构,自成体系的企业师傅培养机制;职业导向,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实现机制;考...  相似文献   
775.
面对监管政策与创新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采取各种形式的“创新试验”制度,其中“现实实验室”就是德国政府给出的解决方式。详细介绍现实实验室的定义和构建方式,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现实实验室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最后为中国开展相关创新试验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776.
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以行为主义为引领,以能力本位为导向,以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合作,将价值链管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在宏观层面的学习工厂、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块和微观层面的教学情境三个维度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技术、生产、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发展了一套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学习者实践能力的系统方法,为培养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为我国培养面向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提供了如下借鉴:明确面向我国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实践教学机构从宏观建设运营到微观教学实施的系统化设计,借助工业4.0技术手段将价值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生产、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77.
类似于我国高职扩招模式,发端于工业革命后的德国“第三条教育路径”旨在为无前期学习经历或证明但具有充分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求学者,开辟出“获得工作—积累经验—考核入学”的高等教育求学通路。该路径的产生是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科技生产力重心转移、政治更迭等元素在教育改革领域的投影,教育理念基础在于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教在机会和地位上平等以践行教育民主化,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其实施方法具有入学多元化、校企合作化、专业优质化、课程灵活化等特征。该路径的实施对于社会、教育改革和个人发展具有成效,同时在规模、均衡化和个体适应方面也面临挑战。对该路径的借鉴应当从提升师资和办学条件、优化培养模式、形成完备的制度结构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