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教育   4459篇
科学研究   542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2666篇
综合类   234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8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780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论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排球后备力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方法对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进行系统探讨,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展望其发展趋势,指导 运动训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3.
亚运会与城市现代化的互动及其办亚运基本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亚运会与城市现代化的循环互动发展关系,采用献资料研究、专家调查、系统综合分析法,本得出的研究结果是:用建设全面小康的理论,从宏观上探明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就广州现有建设为办亚运会提供的基础与显示四个优势要素:国际大赛——广州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化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广州经济化一体化为支撑的广州亚运会的三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4.
女子足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特征,采用自行开发的测试软件对20名女子足球运动员和38名普通体育女大学生的注意瞬脱特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女子足球运动员注意瞬脱出现的时间点、注意瞬脱持续时间、注意瞬脱程度都与普通体育女大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5.
对中、古等世界女子排球强队二传组织进攻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中国女子排球队在 1999年世界杯赛和第 2 7届奥运会上对古巴、俄罗斯、巴西 3队的 3场比赛的二传分布 ,分析了当前世界强队主二传与全队进攻战术的组成特点 ,提出了全面认识和加强对二传手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6.
男子排球高姿防守准备姿势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排球比赛中 ,低姿防守技术动作为高姿防守技术动作所替代。采用常速摄像方法 ,运用上海体育学院与复旦大学 (1994~ 1996 )联合研制的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CAA与教学CAI系统进行解析。在实验室条件下 ,通过对复旦大学部分男子排球运动员后防时采取的高、低两种不同准备姿势 ,滚翻救球、侧向救球、脚踢球等不同的击球技术动作、向右移动过程的实测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探讨高姿防守准备姿势的适用条件 ,为正确指导该技术的训练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浅谈篮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及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王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00-201,203
适宜的气质类型是运动员所必需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它与个人技术特长及位置分工有密切关系。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具有超群的身体素质,极大的生理潜力和遗传方面的优势,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气质的可塑性,需要自控能力来支配和完善自己的气质,使其扬长避短,将之运用到教学中就可以培养出全面的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8.
对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基本概念的阐述、战术形式的分类、战术特点的讨论,明确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的相关基本概念,为排球进攻战术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跳发球在女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参加 2 0 0 1年“步步高无绳电话杯”全国女子排球联赛中的 8支队伍为研究对象 ,从跳发球与站立发球运用数量的百分比、在比赛中的贡献率、2种技术的运用效果差异、个人跳发球效果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建议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跳发球技术应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10.
Zusammenfassung.   Die automatische Erkennung und Lokalisation von Objekten in digitalen Bildern ist ein wesentlicher Bestandteil vieler praktisch relevanter Anwendungen. In diesem Artikel wird ein erscheinungsbasiertes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starrer zwei- oder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vorgestellt, dem eine statistische Modellierung zugrundeliegt. Im Gegensatz zu segmentierungsbasierten Verfahren, wie sie vor allem im Bereich der 3D-Objekterkennung eingesetzt werden, erm?glicht der erscheinungsbasierte Ansatz aufgrund der Modellierung der Intensit?tswerte oder davon abgeleiteter lokaler Merkmale eines Bildes die Erkennung komplexer Objekte. Die statistische Formulierung der Problemstellung bildet den mathematischen Kontext zur Bestimmung optimaler L?sungen. Die Form der Modellierung erlaubt neben der Einzelobjekterkennung auch die Berücksichtigung von heterogenem Bildhintergrund und Mehrobjektszenen. Die dazu ben?tigten lokalen Merkmale entstehen durch r?umlich begrenzte Transformationen des Bildes, wie beispielsweise Gabor- oder Wavelet-Transformationen. Die statistische Modellierung beschreibt die Verteilung dieser lokalen Merkmale anhand einer Dichtefunktion, die sich bei der Hintergrund- und Mehrobjektmodellierung als Mischungsverteilung der Einzelobjektverteilungen ergibt. Die Aufgabenstellungen des Erlernens und Erkennens von Objekten sind damit als Parametersch?tzprobleme formal darstellbar. Dabei werden im einen Fall die Modellparameter und im anderen Fall die Lageparameter beziehungsweise die Klassen von Objekten gesch?tzt. Die experimentelle überprüfung des Ansatzes anhand realer Objektaufnahmen durch CCD-Kameras zeigt seine Brauchbarkeit zur Erkennung von 2D- und 3D-Objekten bei homogenem und heterogenem Hintergrund. Eingegangen am 5. April 2000 / Angenommen am 20. Juli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