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教育   398篇
科学研究   48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51.
MAPGIS在县(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苏华 《科技广场》2007,(11):71-73
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数字国土工程"中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MAPGIS在县(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2.
本文采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排球赛的女子八强的最后八场比赛进行战术统计,定童描述了高水平女排比赛中进攻战术打法运用的数量与效果.对女排所有进攻战术打法运用的数童和效果的定量研究,能为教练员在以后的比赛和训练中选择合理有效的进攻战术提高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2004年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上女排比赛中大力跳发球与飘球运用的对比分析,为女子排球比赛发球技术的运用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4.
张丽  姜虹 《大观周刊》2011,(22):62-63
城郊耕地作为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1瞄巨大保护压力,保护城郊耕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的城郊耕地利甩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建立规划控制机制、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高耕地补偿、创新耕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等。  相似文献   
55.
与其他出版物相比,网络出版物涉及的版权问题相对复杂。为保障缴送的网络出版物能够长期保存并合理提供利用,在进行相关的缴送制度设计时,应对版权问题予以充分考虑,规定保存图书馆享有解除技术保护措施权、复制权以及要求提供缴送内容支撑运行环境等权利,并对缴送网络出版物的利用范围、数量、目的、方式和时间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56.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南丰县为例,分析南丰县建设用地现状及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针对南丰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7.
基于GIS的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谢花林  李秀彬 《资源科学》2011,33(1):112-1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协调好城镇建设与地域生态系统的关系成为当前规划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从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规避与防护和自然游憩等4个方面,构建了空间尺度上的生态用地重要性综合指数和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并进行了京津冀地区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核心型生态用地的面积为54943.8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4,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主要是区域的河流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用地。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关键性生态用地维护区域水、生物、灾害防护和游憩安全的空间特征。该识别方法将有利于指导我国土地的生态管理,开展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58.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土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地、草地生态系统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利用ArcGIS9.3分析1985到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根据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和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975.72Tg,其中土壤碳储量为922.03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94.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9.41kg/m2,植被碳储量为53.69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5.5%,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91kg/m2;②1985-2005年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共减少9.73Tg,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7.54Tg,植被有机碳储量减少2.19Tg,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有机碳的释放,释放量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1%;③建设占用耕地是引起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总体而言,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平衡的扰动并不大;④应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增加碳汇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式来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碳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明确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即市场化配置。但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为招商竞争等原因而实行低地价政策,将地价定位于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多地一价"现象普遍,致使工业用地市场流于"有形",势必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结合市场机制进行工业用地市场化分级,以土地市场交易平均地价为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地价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地价模型,通过测算地价、交易均价、最低保护价的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三类地价总体格局相当,由南至北呈"高-低-高"的格局,形成以环太湖为主高点、邳州市等为次高点和宿迁为谷地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工业用地市场受最低保护价政策影响较大,偏离土地利用实际情况;③1级、2级、3级市场交易均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107%、108%、85%,说明在非有效市场环境下地价平均偏低了15%;④1级、2级、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分别为测算地价的97%、95%、85%,表明如与2级县市相当,3级市场最低保护价至少可以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60.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1,33(2):294-301
本文对我国8个重要农业区1980s末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和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松嫩平原,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积聚在新疆、内蒙古东部区和华南蔗果区;②1980s末至2005年间8区耕地总量上升,其中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三江平原增量显著,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减少,耕地空间重心由我国东部、中部复种指数较高的传统农业核心区向西北、东北等复种指数较低且生态相对脆弱地区迁移,整体土地生产能力有所下降;③各区草地面积皆下降,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和新疆为减量主体;各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快速上升,其中黄淮海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积增量占8区总增量的70%;林地面积总体增加,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占8区林地净增总量的90%,而三江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林地略降;④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增加,增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松嫩平原,构成多为沙地、裸土地和盐碱地,表明局部地区存在土地退化现象;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和四川盆地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未利用地进一步减少,后备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