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7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与谢氏家族风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氏家族深为社会的旷达、清谈之风熏染而好自然,诗涉玄理且描摹山水。谢灵运的名士风流是他家族风习的沿袭,其山水诗的声誉为谢氏诗人之冠,在当时诗坛上的成就并不等同于山水诗的开创者;他在山水诗创作中的性之所适与思之所适的结合,导致人们对他状山水有佳句而无佳篇的批评,但这正是他山水诗的特征及其未能拓展纯净山水诗境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2.
路翎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人物、环境和叙述上都鲜明地呈现出疯狂躁动的特征,形成了一种个性化的审美风貌,伴随着作者的创作激情深深地内化在文本的有机整体中,和谐地应和着文本的情感节奏和情感基调,形成了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种标新立异的审美风格,揭示了富有时代深度的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133.
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其作品的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富民强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丁玲写作发生的天然土壤;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其作品产生了深刻的互文性,其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扭结和缠绕,凝结为丁玲写作在大视野与小格局的冲突中所显现的别具一格的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4.
荀子曾做过“兰陵令”,晚年在兰陵著书,死于兰陵并葬于兰陵。兰陵,具体位置应该是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境内。荀子提倡的“王霸并用,礼法双行”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当今也应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应该重视对荀子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5.
读词五记     
①调啸词的演变。②晏殊历来有奉养活俭的美名,但他却因殖私、规利而罢相。他的《山亭柳·赠歌者》表达了他对罢官和数年流徙在外的不满。③作《洞仙歌》的林外字岂尘,福建晋江人,林枢孙,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四年(1168)为兴化令。林外工诗词,有《懒窝类稿》今不传。④《莺啼序》始于王喆。⑤《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误龚鼎孳为龙松先生。⑥凌廷堪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⑦《词系》是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著。它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但它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6.
路翎独特的文学创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深入探究其独特性的根源所在便显得极为重要。概括来说,其为“异类”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父亲形象”的缺失造就了其内心的紧张、焦虑与自卑、自怜,并相应地在其文本世界里呈现出一种强势的个人主义话语特征。二是俄苏文艺思想中的“激情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及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极大地影响了路翎的文学创作,形成了路翎创作中的“共名”与“无名”话语模式,显然这种影响在路翎的创作中呈现出一种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37.
胡鸣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33+39-33,39
御制洪恩灵济宫碑立于明永乐十五年,至今虽仍立于福建闽侯青圃灵济宫内,但碑文下半部字迹磨损,缺字严重。根据福建地方志、《道藏》文献收录的碑文,以御碑为底本,各版本互相参照,可获得缺文补遗。  相似文献   
138.
本文试图通过从梵高在中国,梵高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梳理梵高与路翎的联系纽带,那么梵高与路翎是否真的有联系,从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他们创作的作品中不断的寻找答案,相同的命运,对艺术同样的执迷,一样以悲悯的情怀描写底层煤矿工人,一样的以反叛的姿态开创现代艺术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9.
《牧羊记》是宋元南戏重要的剧目之一,其本事来自正史,可是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材料的加工和修改,表现了独特的艺术个性。着重分析剧作中与史实的相异之处,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经典情节对同题材作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戏剧—中国古代历史剧的逻辑链中,探析南戏《牧羊记》的发展演变。给予其准确的艺术定位,明确古代历史剧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40.
凌力和赵玫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情感体验、文化心理、诗性叙事或平和或先锋地介入历史小说创作,为女性历史小说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形成了女性历史小说的两种经典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