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31.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实践活动场景规模宏大,文化内容古朴而独特,是一部真实的、生动而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运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从历史文化景象、社会文化景象以及竞渡文化景象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进行追踪研究,并在总结其非物质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寻龙舟竞渡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武术的起源、现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不是单单的传承和发展,而是应该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3.
西南民族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南民族研究文献具有数量大、文献种类多、载体复杂、文种多样、多媒体信息不断增加的特点,西南民族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从建库规划开始,就应把全面、准确、完整收集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各个方面的不同载体的文字记载及西南少数民族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为建库的主要目标。本文提出三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4.
汉水、渭水流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水与汉水分别是黄河、长江最大的支流 ,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从这里走向黄河、长江的中下游 ,形成了极富凝聚力的华夏族———汉族。秦汉隋唐时期 ,华夏文明光彩夺目 ,不仅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 ,而且也是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时期。汉民族因汉水而得名 ,凭渭水而壮大  相似文献   
135.
《土族文学史》是土族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资料梳理、叙史框架、研究方法及思想脉络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6.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作 ,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好途径是坚持对教师实施终身教育 (或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 ,目前已成为国际教育的大趋势。发展终身教育 ,对西部地区贵州省的教师队伍更具有紧迫性。本文侧重论述了我们在民族地区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中的认识、对策与实践 ,以期促进欠发达地区教师终身教育的发展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全面、稳健的发展 ,不断地培养出为地区经济服务的大批优良人才  相似文献   
137.
抗战时期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西南民族地区发起了边疆服务运动,广泛开展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计改良和传教为主的各类服务工作,其中在川西羌族地区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该地一定范围内的民众接触或接受了具有近代内涵的新式教育,对该地社会文化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8.
网络革命性地影响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充分认识彝族网络文化的现状及其内涵,增强彝族网络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建设彝族网络文化的步伐,为全方位地传承和发展彝族文化提供综合性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9.
汉字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的一种视觉表达,汉字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造字方法——六书,也是东方人为了更好地传达本意的一种视觉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用“六书”的造字法则来指导以图形和文字为核心的现代招贴设计,将“六书”转化成一种新的创造动力,让现代设计在民族的根基和土壤上成长,这是我们设计师当下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0.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获取社会生存技能的重要过程,在不同的化中,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内涵。佤族儿童的社会化始于婴儿出生后的仪式,喂养、游戏、角色训练则逐步深了这一过程。佤族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制约了他们对后代抚育模式的选择,故而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只能放到佤族化这一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