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教育   1263篇
科学研究   65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14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较为强调行政区划的国家,行政区划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过分强调行政边界有时会阻碍创新活动的进行。提出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以此为框架对我国长三角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建设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黄河三角洲及渤海莱州湾滨海区土壤含盐量高和肥力低为其突出特点。干旱的气候、黄河尾闾河道的摆动、咸水的侵染、风暴潮的侵袭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决定着土壤发生与发展的总趋势。生物与工种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盐、咸、瘦、农、林、牧、渔、盐综合发展,是合理开发4黄河三角洲、土壤资源、土壤盐  相似文献   
33.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长三角的"双一流"高校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本研究在"双一流"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对长三角8所"双一流"高校从优势学科分布与潜力学科建设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ESI数据为基础,对8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学科比重方法和学科潜力指标方法,并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以及8所"双一流"高校学科发展需要,探讨各个高校应着力打造和重点培育的潜力学科;最后,结合8所高校已有的优势学科和需要重点发展的潜力学科提出形成系列学科集群、建立学科联盟、特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5.
旧石器发现可分为萌芽期、诞生期和发展期,旧石器研究主要包括对本区考古学文化内涵的研究、与相邻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的研究以及石器制作、石器功能和人类行为特征的研究。文章回顾了黑龙江流域及东临地区旧石器考古学的发现历程和研究成果及其对该地区旧石器考古学的未来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6.
乌江流域移民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几千年来,他们基于生存选择、政府组织、自发流动等诸多迁移原由,或成规模、或零散迁入并最终扎根定居于此,不但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3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省歌舞剧院连续创作推出大型系列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在中国大地掀起了黄河歌舞的旋风,开创了全国民族风情舞蹈的先河。追本溯源,山西五千年灿烂文明、文化资源丰厚是黄河歌舞艺术产生的根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民舞是黄河歌舞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总结回顾黄河歌舞艺术的历史沿革,研究其发展现状,黄河歌舞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其一,黄河歌舞艺术流派独树一帜,首开全国民族风情舞蹈先河;其二,黄河歌舞艺术流派日臻成熟,淳朴隽永,博采众长,发展鼎盛;其三,黄河歌舞艺术在探索中前行,在艰难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黄河歌舞艺术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黄河歌舞艺术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下:一是借势改革,创新机制,把黄河歌舞品牌做大做强;二是提高待遇,保护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宽松环境;三是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拓宽黄河歌舞投融资渠道;四是汲取"黄河三部曲"的成功经验,探索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9.
2010年11月20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不同地区和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与会者就淮河治理、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地理与文化以及淮河流域灾荒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0.
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是十堰市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优化区域布局、实现统筹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生态文明、打造南水北调优质水源区的必然要求.水上交通是汉江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提出了水上交通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