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教育   1263篇
科学研究   65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14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平原地区的河网提取一直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系提取的难点。尝试利用主干河流修正不规则三角网(TIN),以提高DEM平原地区地形模拟的精度(基本方法为利用已存在的主干河流线,对其所经区域进行高程赋值,约束TIN的构建,然后进行DEM模拟),基于此进行平原区河网提取。实验表明,此种方法下,平原区提取的主干河流与实际河流有较大的吻合。  相似文献   
82.
对赤水河上游国家级鱼类保护区内的墨头鱼标本进行了年龄鉴定,渔获物的年龄结构由0~8龄共9个龄组组成,以低龄个体为主,2~5龄个体占83.07%。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属于匀速生长类型,因此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相关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近体长L∞=323.0227mm,渐近体质量W∞=824.7102g,k=0.1781,t0=-1.4655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Ti=4.77龄,对应体长、体质量分别为Lt=333.14mm,Wt=746.06g。由于捕获物中以低龄个体为主,呈现小型化趋势,建议将其捕捞年龄确定为5龄以保护核心区内的墨头鱼资源。  相似文献   
8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黄河三角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从分析高效生态经济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生态与环境保护薄弱。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制度保障、提高经济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丧葬是“一种永远的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丧葬文化的研究及其成果,堪称贯通生死的终极之典。《生命观视阈中的藏族丧葬文化研究:对金沙江上游三岩峡谷的田野调查》一书以“生”的视阈理解、诠释藏族社会的丧葬文化,具有藏族丧葬民族志研究的开拓意义,是一部贯通生死研究的终极之典,也为我们架设了一座认知与理解他者文化变迁的虹桥。  相似文献   
85.
红军长征历经湘江战役后,在桂北山区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号召阶级革命,开创性推行民族工作,改善了党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也改变了桂北山区的乡土意识形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党的群众路线在桂北山区的践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6.
西辽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生业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辽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自成体系,谱系清晰,考古学文化主要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辽河上游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生态系统过渡带,史前时期受到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与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具典型性的采集、渔猎、农业并存的经济形态。与西辽河上游地区相比,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仍然是采集、狩猎,农业仅是辅助性的次要的生产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阶段,生业方式以农耕生产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阶段,已经处于农业生产阶段,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农作物布局在中原地区已经趋向复杂化。  相似文献   
87.
在黄河中游典型仰韶文化发展的2000年间,有18处遗址出土约224件玉器。典型仰韶文化包含着一脉相承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及西王村类型三个发展阶段。距今约5900~6200年前,何家湾遗址发现中国境内最早的硬玉质生产工具。典型仰韶文化玉器流行三种造型,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包括穿孔坠形玉器,工具形有刃类玉器,及环、璜一类弧形玉器。豫北冀南地区从前仰韶时代至仰韶时代没有发现玉器,下王岗类型玉器以坠形器为主,大地湾陇东类型玉器以工具形玉器为主,大河村类型玉器以弧形器为主。  相似文献   
88.
惠州、广州等地沦陷后,东南亚惠侨发起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1939年5月,根据各方报告,国民党断定服务团已为中共占据并实施中共之活动,因而对服务团的态度由初期的赞扬转变为监视、设法取缔。1940年1月,国民党广东军队取得第一次粤北大捷,加之日益浓厚的反共氛围,国民党广东军政当局制造了"博罗队事件",以此作为解散服务团的前奏。事件发生后,成员逐步流入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成为华南抗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9.
鉴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在我国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定量研究长江流域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文章在齐绍州和付坤建立的测算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分行业、分省区、分时段测算长江流域的碳排放量及其增长率的测算方法。长江流域碳排放量的结构及其增长率变化趋势表明,总的碳排放量增长率正在不断下降。这是由于长江流域各省区正在大力发展交通、物流、通讯业等惠及民生的产业,政府系列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0.
黎云云  畅建霞  涂欢  金文婷 《资源科学》2014,36(6):1183-1190
为评价黄河干流控制性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对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根据花园口水文站1949-2010年的日径流资料,在水文改变指标体系(IHA)的基础上,采用变异范围法(RVA),定量分析了不同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前后,黄河下游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及改变程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后,黄河下游的水文情势发生了高度改变,且改变度随着水库联合运行数量的增加而增强;②刘家峡和三门峡二库运行阶段,水文情势改变度为68.92%;刘家峡、龙羊峡和三门峡三库运行阶段,改变度为73.21%;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四库运行阶段,改变度为87%;③不同水库联合运行对黄河下游生态水文特征的影响差异较大,尤其是四库联合调度后,汛期流量剧减,低流量频繁出现,致使河道的生物量和多样性急剧下降,严重危害河流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