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太极拳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传播迅速。通过对韩国学术界的太极拳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着重分析了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发行单位、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旨在研究太极拳在韩国的发展史和传播过程,从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等角度,探索太极拳在异国推广和传播的规律及有效的推广方法,以期太极拳在世界大舞台上发扬光大,将太极拳的正能量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22.
《野草·影的告别》主题与《坟·摩罗诗力说》卷首语提示的主题是同一主题。表现这一主题的情节撷取自柏拉图《理想国》第7卷中著名的“洞穴喻”里的“囚徒”从“洞穴”走出的寓言,关键情节是“灵魂的转向”。《影的告别》的人物是“影国”的两类居民,他们身上有着“洞穴喻”中两类“囚徒”的投影。“影”以自身为试验,向昏睡的影众告别,对于“影国”是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他选择和黑暗抗战,“被黑暗沉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是“和光阴偕逝”,做进化途中的“中间物”,为进化献身。“影”选择走进化的路,赋予人物性格以悲剧的审美特征,将作品的主题升华到一种唯悲剧独有的崇高的诗的审美境界,是诗与哲理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3.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精华,是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学生普遍没有太极拳基础,而太极拳本身的要求又较高,给教学本身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按传统的教学法,很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较熟练地掌握太极拳。为了使太极拳运动在高校开展更加深入,终生为学生的健康服务,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太极拳教学模式,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4.
陈欢  陈昇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5):99-102
对南拳竞赛套路技术风格演进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南拳技术风格的影响情况,为南拳运动的训练和竞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太极拳、太极剑,对全面了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理解医疗保健体育内涵,提高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太极"教学实践中,应从医学角度明确培养目标,遵循传统武术教学规律,把理念渗透与身心体悟相结合,不惟现代教学法是从,古为今用,探索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专业培养与社会服务一致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6.
螳螂拳不仅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螳螂拳之美是通过习练者的拳架和神态等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来展现的,并以此引起习武者自身对美的体验和观众对关的感受,使人欢快、愉悦地领悟到螳螂拳之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结合对螳螂拳的理解,从传统美学的视角,对螳螂拳之美进行了再认识,旨在把握螳螂拳之关的精髓,提高螳螂拳的演练水平,这对继承和弘扬螳螂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绘画和摄影是姊妹艺术,虽然二者的美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能从绘画的角度来审视摄影的美。摄影的美体现在光、影、形、神、意、趣等六个方面,而且这六个方面往往是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28.
形意拳是北方拳种,在抗日战争时期传入重庆。目前在重庆发展较突出的有三支队伍,分别是朱国福一支、张应人一支、马振岱一支。而作为传统拳术的形意拳在重庆的普及、推广其实并太理想。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形意拳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其推广发展的原因,使形意拳在重庆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9.
从闽南文化的本质分析其对福建南拳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得出:在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下,闽南文化兼收外源、内涵丰富、开拓务实的本质对福建南拳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传播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清初儒臣张伯行不仅以学术与事功之双美彪炳史册,更以“天下清官第一”而饮誉其时。他一生为官政声显赫,经世事功颇可称述。撮其要者厥在如下诸端:治理水患、赈济灾民,以救民于水火;惩治贪污、革除弊政,汲汲于政治新风之营建;兴办书院、刊刻儒书,以兴起教化,移风易俗。对于清初地方社会秩序重建甚至“康乾盛世”的到来,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