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长拳技法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拳技法的程式化,形成了套路技术独特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运动过程中的冲突之美和动作生动的气韵,以及演练过程的激情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武术界关于武术与技击关系的不同观点综述的归纳与梳理,认为技击不属于武术,但是技击与武术密不可分,旨在弄清技击在武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3.
太极拳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极拳的特点和功能及推广的可行性的分析表明,推广太极拳适合我国的国情。认为太极拳具有健身价值高,深受大众喜欢,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武术中无论哪种拳术都强调内在的意念气息与外部形体动作的统一。南拳内外合一,使内部的心、神、意、气、力,与外部的手、眼、身、腰、马(腿)融为一体,才能使动作做到意领身随,发声助力,以气催力,最终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在普通大学生中普及太极拳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培养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中,可以把太极拳作为大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以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将养生理论贯穿其中,加大太极拳的普及宣传力度,教学的时数设置要合理,普及后要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46.
习练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这些疾病的病因复杂,但都与脂质代谢异常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使血脂代谢紊乱与年轻人相比呈增高趋势。大量的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能有效地改善不良的脂质结构,太极拳作为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浆TC、TG、LDL水平,提高HDL水平,积极改善中老年人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7.
文章在分析泉州居民休闲特征的基础上,将休闲时间价值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两部分,分别采用影子价值法及条件价值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受地方社会经济现状、休闲理念及休假制度影响,泉州市居民呈现出休闲时间偏少、休闲活动质量偏低、休闲时间价值高的特征。泉州市居民年总体休闲时间742小时左右,节假日休闲时间利用呈现出与周末及工作日较大的差异;居民主要的休闲活动为宅在家中、社交活动、购物娱乐,节假日旅游度假活动大幅增加;人均支付意愿为85.94元/小时,支付意愿率为69.4%;2013年泉州市居民休闲时间总价值4446.68亿元,人均5.37万元,休闲时间非使用价值高于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立足于体育赛事举办价值的经济转型,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赛事产品的概念和内涵再次审视;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体育赛事市场开发需求为实践基础,从社会、生产、消费和价值方面分析了体育赛事产品的特性,旨在为体育赛事的发展、赛事经济价值挖掘及赛事市场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拳经拳法备要》,对散打步法和拳法的重要性及二者之间的协调训练进行分析,揭示散打拳法与步法训练之间的关系及心理训练在二者协调中的重要作用,为武术散打训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0.
博爱县唐村因为《李氏家谱》而被众多史学家、太极拳研究专家所关注.唐村的千载寺是我国无极养生文化、武术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十力和尚)对僧众、信众提出5条戒律,其一“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要求弟子在没有成“功器”的时候,不要轻易讲出自己的师门与传承.自此而后.“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成了千载寺武术律条,形成了严以律己、不图虚名和谦虚谨慎的传统.通过对“未成功器,勿名师门”的评释,认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植根于佛、道、儒三教文化;通过“未成功器,勿名师门”对唐村一带习武群体影响的分析,得出武禹襄在舞阳北舞渡盐店所抄得的《太极拳论》为唐村李氏后人李鹤林所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