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03年启动的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秉承平等、公益、开放的理念,通过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在全市构建起无所不在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向市民提供开放与自助的图书馆服务。各区图书馆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一体化管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个没有特区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正在渐入佳境。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202.
在简要分析中国历史制度演变的历程基础上,建立中国城市密集带由来的模型,从经济基础论和《国富论》的行为及公共利益概念出发,分析在全球经济框架的影响下城市密集带的出现问题,以公共物权问题导出政府的应对姿态,以英美及大陆法系国家城市配合深圳为参考系,比较出我国城市密集带的不足之处,并得出其发展的路子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3.
深圳市南山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概况及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子牛 《图书馆论坛》2006,26(2):228-231,202
深圳南山区建区15年,公共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南山区有必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改革现行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走和谐效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4.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谭祥金 《图书馆论坛》2004,24(6):36-39,161
深圳确立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这是保障人民文化权利,提高全民素质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此,必须有财政的投入和法律的保证,并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5.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此颁发了多个文件。全国高校以此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以深圳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为个案,总结了它的一些成功经验,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其目的在于试图以此为其他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观察样本,找出共性,共同推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和有序的发展,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6.
深莞惠产业同构的问题在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中较为严重。区域空间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深莞惠强化合作、规避同构。因此,一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深化产业间分工;二要培育地区竞争优势,深化产业内分工;三要明晰城市功能定位,深化产品内分工;四要利用发展阶段差异,加强产业转移合作。  相似文献   
207.
积极推进深港合作开发金融人力资源进程,不仅能有效发挥深港金融人才资源的“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构建两地金融人才培养、流动、信息、环境等开发合作共同体,而且能有效降低两地合作中金融人才的交易成本、行政成本、制度成本,增强深港金融人才的整体综合竞争力。本文拟结合深圳金融人才资源开发的实际,以推进深港合作开发金融人力资源为主题,以策略谋划为重点,试就深港合作开发金融人力资源的良好机遇、策略定位、保障体系等问题予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8.
深圳河流域“6.13”特大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6月13日,受西南季风和高空槽的共同影响,深圳市发生特大暴雨。本文针对此次特大暴雨对深圳河流域的影响,对暴雨及洪水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9.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深圳成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和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目前,制约改革的非经济因素日益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迟缓,突显改革的紧迫性。深圳如何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纲要》确定的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基本原则框架下,在建设“一区四市”的进程中,以非凡的胆识突破制约政治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使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典范,将成为深圳落实《纲要》精神的突破口。本文全面总结了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深圳在扩大民主与依法治市等方面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深圳民主法制建设改革创新的制度设计,即改革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深圳基层民主的制度化水平、完善建设法治政府的配套立法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深圳司法体制改革等具有建设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10.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生  李萍  张玉清 《资源科学》2008,30(6):850-856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赤字构成并给出生态足迹矩阵,以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计算公式中,对深圳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人均生态赤字为3.16hm^2/人,生态足迹是其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57倍;1986年~2005年深圳生态赤字扩大10倍,20年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2003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05年最大,为6.49,是20年前的4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