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80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14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桐城派纪游散文体物达意不乏情趣,章法严谨不伤性灵。“三祖”之一的姚鼐更是在简短的景物描写中创造出晶莹澄澈、透润无瑕的艺术境界,展示了其“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学主张,于“小文章”中引出了“大题目”。  相似文献   
992.
德阳历来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对明清时期德阳的祭孔活动,地方文献、不同版本的本地县志都有所记载,尤以《四川通志》记载详尽。民国时期,德阳的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改革开放以后,德阳文庙很快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仪式和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93.
元明清山西书院的地域分布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古代山西书院是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各地官吏乡绅士子积极参与等多种因子合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时间尺度上,古代山西书院历经由萌芽到兴起、发展和兴盛4个发展阶段的演变。表现在空间尺度上,山西各地书院的分布经历由点到片到面,由南部到中部、北部及全省的扩散过程。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具有:北疏南密;呈现为“人字形”格局;海拔分布上呈倒“V”字形。  相似文献   
994.
明代后期的当政者无论是以朝廷名义颁行的政令,还是他们的个人行为,都会成为促使情欲剧在明代后期繁荣的重要因素。从维护朱明王朝的统治来看,情欲剧的繁荣严重消解了程、朱理学的禁欲观念,对于维护朱明王朝的治化显然是不利的。但从戏曲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又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正是大量情欲剧的繁荣与传播,才真正打破了明代前期以来道德教化剧独霸曲坛的局面,开辟了有明一代戏曲的多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95.
讲会既是一种学术组织、学术团体,又是书院固有的学术讨论、会同讲学、学术聚会等会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讲会和书院的关系是并行而又各自独立的。但实际上,由于“讲学”这一共同事业,“会讲”这一共用的讲学形式等原因,书院和讲会两者往往是连体共存,以“立书院,联讲会,相望于远近”为其生存状态。讲会和书院的结合,是王、湛及其后学寻求学术自由的明智选择,也寄托着社团书院的讲学精神,乃至政治意愿,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区间轮会、州县府省各级联属大会是明代书院讲会最有特色的组织形式,正是在朝、在野王、湛弟子及其后学的讲会讲学,才鼓荡起明代近百年的心学思潮。  相似文献   
996.
夏东岩晚年方有意于学问。其一禀吴与弼(康斋)、娄谅(一斋)崇仁学正统思想体系,坚持朱子理学规范,反对阳明心学,尝试矫正阳明心学之弊,使明代儒学向实用理学回归。但由于他所坚持的朱子学是被吴康斋、娄一斋心学化、主观化的理学,故其思想处处显示出陆王心学色彩,被后人认定为“禅学”。这显然是他竭力要避免的。本文深入夏东岩遗著,试图探明其思想本色,明确其明代思想史地位。  相似文献   
997.
明清徽商从为子弟谋生和光大门楣的愿望出发,对家庭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不仅提升了其子弟的文化素质,树立了良好的商帮形象,也使徽州成为一个重教的地区.研究徽商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对当今家庭教育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98.
姚永朴是桐城派嫡脉,曾任前安徽大学教授,潜心朴学,经学大师。《论语解注合编》采录何晏《集 解》、朱熹《集注》,附载诸家说解及编著者按语而成。取其会通,求其真是,又述又作,不存门户之见,开《论语》解 释的近代转变,是一部简明实用的集释本。  相似文献   
999.
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明朝法律关于在室女、为人妻者法律权限的规定以及女性犯罪、女犯宽宥情况,通过与唐、宋、元代相关法律的比较,探讨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通过考察明朝法律实践和社会实际,揭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低中有高"的特点,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In summer 2002, Yao Ming, the Chinese basketball player from Shanghai, was drafted by the Houston Rockets as the overall first‐pick. His advent to the NBA quickly brought about a phenomenal impact, both economically and culturally. He was not only voted by the fans to the All‐Star game and replaced Shaquille O'Neal as one of the starting five in the Western Conference team, but also boosted the ticket sales of the Rockets' game to an increasing Asian American spectatorship. Instantly, he is more than the ‘little giant’ from China, but the great ‘yellow hope’ for Asian Pacific Americans — representing the ‘Chinese’ and the Chinese market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Considering entertainment sports as a distinct place for transnational labour and commodity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takes Yao and his proliferating cultural economic impact as an occasion to analyse and critique the China Global as a national‐capitalist fantasy that is materialized at the expense of ‘stylized’ bodies. Acknowledging, although not endorsing, Julianne Malveaux's crude metaphor of basketball plant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Yao articulates a different mode of global capitalism than that represented by Michael Jordan in the 1990s. This mode of global capitalism is not so much about the labour of conquest as epitomized by black athletes, but about the attrac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labour supply as inscrib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tion. The American dream of Yao, ultimately, is the capitalist and nationalist desire for ‘big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