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0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6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禹贡学会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由顾颉刚、谭其骧等人发起组织的,它以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民间学术团体而著称,并出版了机关刊物《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不仅把传统的沿革地理学推到了高峰,最为重要的是开启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局面,促进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学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三、关于宋玉在临澧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宋玉居住于临澧与终老于临澧的问题,清同治版的《安福县志》卷三十四《外纪·流寓》说的比较肯定,“周宋玉,归州人,屈原弟子。悯其师忠而放逐,作《九辩》五首,(笔者按:此据《文选》所载为言,《九辩》最早载于汉王逸《楚辞章句》,本不分段,《文选》选录其中五段,非是《九辩》全文。《县志》说不确。)  相似文献   
83.
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宋玉遗迹传说调查小组于2013年10月8日抵达湖北省应城市,对古蒲骚遗址与宋玉在应城的行迹作了田野调查,返校后又根据调查所得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究.兹报告如下:一、宋玉确到过蒲骚据文献记载,宋玉曾到过蒲骚。为详尽的说明问题,兹将相关文献依时代次序引列如下: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四《人道部·故交》“重见故人”条载:景差至蒲骚,见宋玉曰:“不意重见故人,慰此去国恋恋之心。昨到梦泽,喜见楚山之碧,眼力顿明;今又会故人,闭心目足矣。”  相似文献   
84.
继《兄弟》之后,沉寂七年的余华在2013年推出长篇新作《第七天》。小说一经发表,随之而来的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褒奖者有之,批评者更甚。余华深谙张力因素对小说的功用,在《第七天》中完美地呈现了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一是叙事结构上真实与虚构形成的巨大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二是苦难与温情的张力体现作家对底层人深沉的爱与同情;三是活着与死亡两个世界之间的张力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客观说来,《第七天》以其饱满的艺术张力,理应在余华的所有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5.
《青阳集》是元代第一忠臣余阙的诗文集,记载了六百年多前元代合肥守军、民俗民风、士民生活态度、城墙修建、衣冠之家、西夏遗民、农民起义、重要官员、元末城陷、农业发展等情况,是了解合肥宋元时期实情最具价值的史料,是合肥弥足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是余阙留给故里合肥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86.
成书于金代的《三国志平话》中的关羽"面如紫玉";元杂剧三国戏中的关羽开始有"赤面"或"丹脸"的直接描述,如"红馥馥双脸胭脂般赤""绛云也似丹脸若频婆"等。蒙古族审美文化认为"赤面"或"红脸"象征着武勇,是好汉或英雄的体征之一;而《三国志演义》中关羽的"面如重枣"(疑原为"面如挣枣")之赤面的描写来自元杂剧三国戏而不是《三国志平话》,从而可推知《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就是《录鬼簿续编》所记载的戏曲家罗贯中。  相似文献   
87.
南宋中兴诗坛前期诗人、"乌伤四君子"喻良能,一生为官四方,政事繁忙,其许多诗歌作品描写其在为官期间的所见所闻,以此表露心迹。加之两宋之际的官僚朋党之争,以及文人们济助世人情感得不到自由伸张。为此,喻良能把这种济世的情怀隐藏于诗词中,表现在交游里。本文立足《香山集》,探索其诗歌中恢复中原的志气,为民请命的情怀,并与同时代爱国诗人相比较,展示喻良能、"乌伤四君子"乃至历代婺州文人的民族气节,丰富传统文化蕴含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88.
分析了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叙事语言方面的特点,从概述语言和场景语言两方面阐释了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叙事语言的艺术个性及其艺术品格。认为其白话短篇小说概述语言:议论中见个性,叙述中见诙谐;场景语言:涉笔成趣,机趣横生。  相似文献   
89.
陆羽少年时曾加入戏班,擅演"参军戏"。因其为参军戏撰词,始有"陆参军"之名。湖州是陆羽居住时间最长的第二故乡。唐代至南宋,湖州的参军戏演出十分活跃,由参军戏衍变而成的"宋杂剧"亦是方兴未艾。其中,既有著名的艺人,又有颇具湖州特色的曲目。所有这些,应该说是陆羽参军戏对湖州直接影响的结果。至于后世所出现的相声、滑稽戏、独脚戏等曲种,其实也受到陆羽参军戏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0.
关于《楚辞·招魂》的作者,自汉至明清,学界多围绕屈原或宋玉为中心展开论述,民国开始,又生发出诸如宋玉屈原合作、作者不详等论说。而在当今没有更为直观和权威的文献资料情况下,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角度及其论证过程来看,还是《招魂》乃宋玉拟屈原作这一观点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