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38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57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纠纷,从形式上表现为对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实质核心问题是对伤害事故的合理赔偿。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发达国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制度进行比较以及对我国现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相关制度进行分析,提出根据我国国情,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以侵权责任法为基础,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手段相结合的全面、高效的学校体育伤害赔偿的制度,以充分保障学校、家长、学生以及各方的合法权益。目前,实现这一制度还需要加强相关法治建设、完善保险制度和建立高效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62.
气体密封源丢失后,在气体不泄露及气体泄露情况下,对公众产生照射的方式不同,因而存在的风险不同.本文对极端情况下达到事故受照剂量所需时间建立了估算模式,并以时间为因子,对丢失放射源的风险评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2002年8月21日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欲为日渐增多的校园伤害事故纠纷提供解决依据,本文针对该《办法》的法律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4.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对于高校在何种情形下应承担何种性质的责任,以及应将其视为何种法律性质的案件加以处理等问题存在诸多模糊点。为此,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条文和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基础上明确分析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应担负的法律责任,并对涉及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免责事由等若干问题进行具体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5.
从对突发事件新闻结构特点的分析出发,进行了特定领域文本分类方法的探讨。其中根据文本特点,摒除信息量小的部分,将标题、首部等作为标引源,提高了分类速度。在特征抽取中综合考虑字与词对于文本分类的作用,提高了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66.
金亮贤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1):19-22,68
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客观现实,也是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问题。学生伤害事故一重预防,二重处理。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明确各方在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之后的法律责任,并及时、妥善处理损害赔偿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7.
关于加强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多发,作为参与工程的重要一方——工程建设单位,不应忽视其自身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及与国外管理方法的比较,对如何加强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68.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处理原则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元芳 《高教论坛》2003,(4):151-153
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与责任认定以及处理的基本原则的分析,提出了预防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但是,核能利用的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基于此,首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进行了简要描述,并以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为例从提高认识、技术创新、加强监管和增强核安全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核电安全运行所要采取的途径。最后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包括氢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在内的其他新型清洁能源代替核能,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核电安全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70.
现行刑法在交通安全的规制上形成了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共舞”的局面.在实现从危险到实害、从过失到故意全方位规制的同时,也必然产生三罪在处罚范围上的重叠.当危险驾驶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时,在危险驾驶罪和危险犯形态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形成竞合;当危险驾驶行为造成危害结果时,在实害犯形态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之间形成竞合.针对前者的竞合,应当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选择适用危险驾驶罪;针对后者的竞合,应当选择适用实害犯形态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