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6617篇
科学研究   29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72篇
综合类   58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734篇
  2005年   630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有: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根本在于教育常抓不懈;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12.
魏晋玄学在各发展阶段虽有不同特点,但始终围绕“名教”与“自然”问题进行儒、道整合,试图形成一种适合现实社会需要的指导理论。但客观结果却与理论目标相悖离,魏晋玄学对于现实社会的理论指导并不成功,而它在儒、道整合中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精神,即现实基础上对美的极致的追求。对这种美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实际上就是对魏晋玄学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3.
真:大学精神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的逻辑起点是真,真沿着自由、真知、引领展开,真知之境、自由之境与至善之境升华为至真至圣之境,变幻出大学万千世界来,大学万千世界又复归于真,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相似文献   
114.
教师教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主要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跨文化意识与国际交往能力培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多种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培育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4)民族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相结合,注重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分析和提出了研究体育健身美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健身活动中美的例子,说明健身美各种表现形式,用体育审美新理论提出健身美美在何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6.
长期以来评论界一直把小说《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定义成一个复仇恶魔,而对其孤独的挣扎和无助的抵抗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从现代悲剧理论来看,其悲剧性源于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和他个人坚强意志之间的冲突,其悲惨结局显示出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117.
中国诗歌自格律化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格律体式已成为其继续提升的桎梏。到新化运动,这种体式被彻底打破,而在新诗格律化建设中,无数次试验均收效甚微。从新诗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新诗的自由形式更合于新诗本身的品性,不定型就是其已有或应有形式。当然,这种形式上的自由并非“绝端的自由”,而是有着审美控制力的自由。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应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8.
文学翻译,重在艺术地再现原文的美和神韵。通过赏析翻译名家郭沫若和郑振铎的译作,可着力探寻翻译中的美学精神。文学翻译应着力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力求保持原作的神情韵味。  相似文献   
119.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120.
作为当今诗坛一个默默的耕耘者 ,钱志富的诗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其朴素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奇特、跨越多层视野的想像和对题材的精心把握、诗歌修辞的营造以及对现实和理想的深刻思索。诗人从充满诗意的生活经验中所获得的对生活的外在感受和内在要求是其诗歌生命长盛不衰的最大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